,當時最為混亂的地區就是歐洲了!
在戰爭結束之後,從維護中國的統治地位,並且恢復地區發展,建立新的國際關係秩序的立場來看,歐洲的地位都非常的特殊!同時,中國從獎勵戰爭貢獻者的角度出發,在歐洲也有自己的利益目標,而這正是導致了歐洲局勢錯綜複雜的主要原因!
戰後,中國與英國,波蘭,羅馬尼亞,希臘四國的關係最為密切,因為這四個國家在戰爭中是中國最堅定的支持者,同時也為戰爭做出了最大的貢獻,但是這並不表示其他的歐洲國家同意這樣的國家地位順序,因為在歐洲有太多的歷史強國了,而且這四個國家的實力也在歐洲沒有處於絕對領先的位置,那麼其他的國家怎麼會服從於這四個國家的領導呢?
反對得最為強烈的就是法國了。在歷史上,法國絕對算得上是個強國,不管是在歐洲統一之前,還是分裂之後,法國都是歐洲地區名副其實的大國。而從更遠的歷史來看,法國不僅僅是歐洲大國,也是世界級的大國,特別是在二戰結束之後的第一次冷戰時期,法國不僅僅是戰勝國,而且也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同時是世界五大國之一。在歐洲統一的潮流中,法國是最主要的推動性力量!而在歐洲分裂之後,法國也是歐洲地區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在獨立戰爭中,在對付俄羅斯的侵略戰爭中,以及對抗美國的侵略戰爭中,法國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且損失慘重,那麼按照任何一個法國人的想法,戰後他們在歐洲的地位都應該得到承認,而不是作為別的歐洲國家的附屬國!
在處理法國的問題上,中國政府確實有點感情用事,正因為當年美軍在入侵法國的時候,法國當時的政府採取了消極抵抗的政策,結果導致法國不戰自敗。雖然後來法國游擊隊在敵後戰場上非常的積極與活躍,牽制了大量的美軍,但是正是當時法國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差點導致中國在歐洲戰場上徹底戰敗,而且這也是推動德國背叛的一個主要原因。所以,在戰後對待法國的態度上,中國採取了一種比較極端的政策,即扶持英國,讓英國成為西歐地區的主宰力量,從而削弱法國的影響力!
這在法國人看來是不可接受的。當然,中國採取的政策也是有自己利益關係的。歷史上,只要英國保持著強大的地位,那麼歐洲大陸國家就難以有所作為。這一點,看一下英國稱霸世界的歷史就知道了。反過來,只要英國一沒落,那麼歐洲大陸國家就要惹出不少的麻煩來,比如一戰,二戰,幾乎都是在英國沒有能力影響到歐洲大陸,或者是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作用時爆發的!所以,中國為了維持自己的利益,或者是平衡歐洲地區的實力,所以採取了扶持英國,打擊西歐大陸國家的政策!
為了配合這一政策,同時也是為了限制俄羅斯的發展與擴張,中國還扶持了東歐地區的波蘭,羅馬尼亞與希臘這三個基本上沒有成為大國條件的國家,讓這些國家與英國配合,在兩個方向上限制歐洲傳統強國的發展!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波蘭在戰後得到了大量的戰爭賠款,而且還分別從白俄羅斯,俄羅斯以及德國獲得了一部分領土,使其國土面積擴大了近30%,而且擁有了歐洲大陸中心國家的戰略地位。同樣的,羅馬尼亞也在烏克蘭這邊找到了新的領土,從而具備了強國的基礎。而希臘則得到了中國的軍備支援,建立了地中海地區最強大的海軍力量,成為了地中海的霸主!
這些舉動,無疑都是讓法國,德國,西班牙,義大利這一類歐洲傳統強國非常不滿的國家。但是當時德國是戰敗國,而西班牙與義大利在戰爭中並沒有支援中國,而且還差點就倒向了美國,所以其發言權是相當有限的,他們現在想的只是怎麼改善與中國的關係,而不是與中國對抗!當然,暗中支援法國人,這也不違反他們的政策。所以,當時法國本身就是中國在歐洲地區受到的最大的挑戰。但是,中國不可能像對待非洲國家一樣的對待法國,因此要從實際上解決歐洲地區的麻煩,並沒有一個固定的辦法,而且也不會那麼的容易!
柯敏明在歐洲的巡迴訪問沒有取得多大的成果,反而是讓他認識到了一個問題,即同盟國集團本身的分裂已經再所難免了,如果不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那麼即使中國盡到再大的努力去維持同盟國的團結與穩定都將以失敗告終。而真正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只有一個,即解散同盟國這個為戰爭服務的組織,成立一個為新的目標服務的組織,只有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修修補補,只能解決一些表面上的問題!可以說,正是歐洲當時複雜的局勢,讓柯敏明決定要成立一個國際性大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