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空軍都已經改進了偵察機,以對付對方的偵察機。只不過,這種改進還沒有輪到海軍,而這次莫懷聰是從關島調來了十多名空軍的技術人員,讓他們想辦法給自己的偵察機裝上了導彈,好充當一下臨時的截擊機使用!
偵察機起飛之後,很快就爬升到了45000米的高度,並且保持著8馬赫左右的速度,而指揮這一中隊的是車閒亮上校。他是艦隊航空部隊偵察機飛行部隊的指揮官,雖然在所有偵察機飛行員中,他的資格最老,但是他很少執行飛行任務,而是在後方擔任指揮與協調工作,但是這次,車閒亮上校沒有讓別人來頂替他,而是親自擔任起了前線指揮任務,他知道這次的行動不容有失,如果失誤的話,那麼後面的攻擊部隊將難以到達目的!
就在前方的偵察機投下了電子干擾裝置的時候,上校已經指揮著他的部隊從高空逼近了美國的空中聯絡飛機。美國的戰鬥機此時根本就沒有注意到這些飛行在電離層裡的中國飛機,而其空中指揮機則在全力指揮戰鬥機攔截下面的中國電子戰飛機,也沒有注意到危險正在逼近。
“準備降低高度,進入戰鬥狀態,各位,我們能不能為第13艦隊的兄弟報仇,就看這一次了!”上校的話不多,下達完命令之後,就率先帶領自己的小隊開始俯衝。
因為這次艦隊的偵察機無法進行完全改裝,空戰用的導彈都是掛在機翼下的,而這些空對空導彈無法在那麼高的高度,以及超過4馬赫的速度下發射,所以上校他們必須要先俯衝,降低高度,然後剎車,減緩速度,這才能夠發射導彈。只不過,這次他們使用的都是自動尋的導彈,而不需要戰鬥機提供引導資訊。他們攻擊的是美軍的空中指揮機以及空中無人通訊中繼聯絡機,所以也不需要導彈有多好的效能,這些飛機都非常容易受到攻擊,而且規避能力並不強!
當美國的空中指揮機終於發現了這些從高空殺來的中國戰機的時候,他們做任何規避動作都已經太晚了,因為一大群的導彈正朝他們撲來!
車閒亮上校親眼看到了一架空中指揮機被他發射的導彈打得凌空爆炸,上面的十多名美軍肯定全都完蛋了,而當他陸續收到了各小隊發來的攻擊成功的訊號之後,這才開始爬升,準備返航。而此時,前來對付他們的美軍戰鬥機還在150公里之外,而這些美軍飛行員也只能夠看著這一批中國的偵察機揚長而去,沒有絲毫辦法!
這次突然襲擊行動,擊落了美軍4架用於空中指揮與聯絡的飛機,另外還有4架高空無人聯絡飛機也被擊落了。而要想補上這個缺口,美國艦隊至少需要花一個半小時從新部署新的指揮機,而這一個半小時,已經足夠別的攻擊部隊發動攻擊了!
收到了兩支先頭突擊部隊發來的訊息,看著一批批戰機陸續飛離航母的飛行甲板之後,莫懷聰長長的出了口氣,對旁邊的一名參謀說到:“等下所有戰機都出發之後,命令艦隊按照計劃轉向,一定要以最高速度前進。同時,在戰鬥結束之後,派遣救援飛機去打撈我們的落水飛行員,動作要快!”
參謀記下了這道命令,就走開了。而此時,莫懷聰卻顯得沒有多少事情好做了。各部隊都在按部就班的執行著作戰計劃,而張廷貴正在監視著各個作戰環節,如果出現了錯誤,他就將及時的下達命令,修改這些錯誤,保證行動順利。而相對來講,作為艦隊司令的莫懷聰還真找不到多少可以做的事情了,而他為了不干預艦隊參謀人員的工作,就乾脆先離開了作戰室,來到了外面的艦橋上。還有點刺骨的海風吹來,讓將軍逐漸從興奮中冷靜了下來,而他也有心情前後考慮一下這次作戰行動的整個細節部分了!
從莫懷聰決定要襲擊美國艦隊開始,他就在尋找機會,而機會就是在美國兩支分艦隊的通訊指揮系統遭到襲擊之後,先打擊對方的一支分艦隊,拉平雙方的實力差距,如果能夠迫使美國艦隊撤退,放棄在中途島的登陸行動那自然是最好的事情了,但是如果做不到的話,就與美國另外一支分艦隊決戰,只要消滅了美國海軍艦隊,那他們就再也沒有能力在中途島登陸了。而這個計劃的核心部分就是把握住短暫的機會,盡全部的力量發動一次打擊,而這次打擊的成敗就關係到了整場戰役的結局。
首先要做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打亂美軍艦隊的指揮體系,而這一點也是最難的。但是,透過兩天的觀察,電子情報部門的分析人員確定了美國兩支分艦隊之間的溝通是透過空中指揮機以及無人聯絡機進行的,而這與當初第13艦隊與第14艦隊之間的聯絡很相似,只不過美軍使用的是甚高頻無線電通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