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78部分

而且還不需要提供最先進的武器裝備。而中國有著巨大的武器庫存,這足以支援起好幾場內戰的消耗了,因此,用內戰來消耗佔領區內的抵抗力量,這成為了當時中國唯一的選擇!

最後,這一辦法用在了澳大利亞,用在了西北非戰場上,也用到了南部非洲的戰場上,甚至在歐洲戰場上也開始大規模的使用!但是,從整個戰爭的角度來講,這不是個徹底的辦法,必然會因此產生巨大的,難以解決的矛盾!而大戰之後的內戰問題,更成為了關鍵問題!

第五十五篇 決戰大洋 第一章 醞釀反擊

第五十五篇 決戰大洋 第一章 醞釀反擊

西南太平洋的戰火還沒有熄滅,美國就開始在醞釀反擊了!戰爭到此時已經爆發了一年半,美國的國內戰爭潛力基本上發揮了出來,其工業生產力量比戰前提高了45%,軍事工業生產力量比戰前提高了250%。大量的軍民兩用工業全都轉為生產武器裝備,而美國首先加強的就是海軍的實力!

在戰爭爆發之前,美國海軍的實力相當於中國海軍的80%左右,而美國海軍所需要掩護的範圍只有中國海軍的65%。換句話說,美國海軍的部署密度應該超過中國,但是實際上,美國海軍卻佔不到便宜。首先,戰爭爆發初期,中國海軍就迅速的攻佔了迪戈加西亞島,解決了印度洋受到的威脅,而這讓中國不需要在印度洋部署一支龐大的艦隊來防範美國,為中國海軍減輕了極大的壓力。接著,在太平洋戰場上,中國海軍集中力量打垮了美國太平洋艦隊,連續取得了幾次海戰的勝利,最終迫使美國放棄了在西南太平洋上的防禦,拓展了中國海軍的活動範圍,更奪取了太平洋上2/3海域的制海權。經過這幾次戰鬥,美國海軍也是元氣大傷,自然難以與中國海軍進行正面對抗了!

美國的實力是不容低估的,即使美國海軍已經受到了重創,但是美國卻有足夠的能力在短時間內讓海軍重新恢復過來,而這一點,正是美國可怕的地方!

美國可以傾其所有的來加強海軍艦隊的實力,而不需要太多的顧慮別的戰場,但是中國卻不行,中國在加強海軍的同時,卻必須要加強陸軍與空軍,必須要承擔起歐洲戰場上的壓力,同時要對美國本土構成威脅,因此海軍不可能單獨佔用中國的所有戰爭資源。而正是這一點分別,最終在慢慢的改變著太平洋上的軍事力量對比!

戰爭爆發之後,美國工業生產的55%集中到了海軍上,其中其船舶生產能力的75%都被海軍利用了起來。而中國呢,在戰爭爆發之後,中國在海軍的投入上還不到工業總體實力的35%,而中國船舶生產能力的45%是用到了運輸上,而不是海軍艦隊的建設上。因此,最終美國在一年半的時間內新建造了8艘航母,以及相應的作戰艦艇,而中國則只建造了5艘航母!這個差距是非常大的,如果不是中國海軍在戰爭初期就重創了對手,導致美國海軍損失嚴重的話,那麼到此時,恐怕太平洋上的實力對比就要發生巨大的變化了!

此外,戰前,中美兩國在海軍兵力建設上的方式也不一樣。美國是實行志願兵加國民警衛隊的模式,即海軍正規編隊的人員都是志願兵,而他們的預備隊就是海上國民警衛隊,而海上國民警衛隊的任務不單單是負責近海巡邏,反走私,反毒,搜尋救援等等,還要負擔起為海軍培養預備人才的重任。這是美國海軍數百年來摸索出來的一條有效的發展辦法,這能夠保證在戰爭爆發的時候,能夠讓海軍迅速擴大,而不會出現人才匱乏的現象。中國採取的方式就完全不一樣了,戰前,雖然中國海軍的絕大部分人員都是志願兵,但是仍然保留了一部分義務兵,而這部分義務兵就是所謂的預備力量。同時,中國還透過退伍官兵管理制度來擴充了預備人員的數量,但是,毫無疑問的,中國的預備兵力確實存在著問題,至少在兵員的素質上就要比美國的差一些了!

中國為了彌補在預備力量上的差距,採取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即建立起一套嚴格的培訓機制,以保證能夠在儘量短的時間內為海軍培養更多的人才。而正是有了這種培訓機制的存在,才讓中國海軍沒有面臨缺乏人才的尷尬局面。當然,這本身也有著一定的問題。與美國相比,中國海軍在戰爭初期的作戰能力是更為強大的,但是到了戰爭中期,美國海軍很有可能趕上,並且超過中國,但是到了戰爭後期,當中國海軍的人員培訓機制的作用完全發揮出來的時候,美國就不是中國的對手了!這是從雙方人員儲備與培訓制度上進行的分析,而事實上,也確實是這一情況,這再一次證明,戰爭中最關鍵的因素是人員本身,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