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火線休整的官兵都要留下來,我們不能拿部隊將士們的鮮血來作為進攻的基礎!”
很快,攻打薩摩亞群島的計劃就定了下來,而在各方面情報收集得差不多的時候,莫懷聰組織艦隊高階軍官開了一次會,主要就是商討攻打的具體辦法!
“從兵力上看,我們手裡的砝碼是足夠多了。現在,我認為應該將剩餘的戰艦編為兩支艦隊,即第12艦隊與第14艦隊,而需要維護的戰艦都暫時編入第11艦隊,一起返回那霸進行維護。而登陸兵力方面,三個陸戰隊師採取常規登陸方式作戰,而那支空降軍,則可以在必要的時候發揮關鍵作用!”
莫懷聰看了一眼在坐的這些艦隊與陸戰隊的高階軍官們,可以說,他們是海軍的骨幹,也是海軍中的精英人物了。“參謀長的意見我贊同,雖然現在美國海軍已經被我們擊潰,但是美國在南太平洋上的防禦圈並沒有被嚴重削弱。薩摩亞僅僅是一個開始,還遠沒有到結束的時候。我們這次的目的是要打到皮特凱恩群島去,而不是僅僅在薩摩亞就停住我們前進的步伐,所以,即使手裡的兵力再強大,我們也要省著點用,應該想辦法,用最能夠節省兵力的方式來戰鬥。而這就要求我們改變戰術,用更靈活的辦法來戰鬥,而不是拼消耗,比兵力的多少。現在,還是先讓參謀長介紹一下美軍在薩摩亞群島的防禦部署吧!”
張廷貴站了起來,莫懷聰顯然是在提升他的地位。自從莫懷聰點名讓他擔任了自己的參謀長之後,軍隊中的反對意見就不少,而絕大部分意見都是在張廷貴的年紀上。現在三支艦隊的司令官的年紀都在45歲以上,而陸戰隊少將師長(這點與陸軍不一樣,陸軍的師/旅長一般都是大校,軍長才是少將,但是陸戰隊師一級的編制基本上就頂得上陸軍的軍一級編制了)也基本上都在40歲以上。而張廷貴還沒有到30歲!很顯然,作了莫懷聰的參謀長,張廷貴的權力就已經在這些將軍們的上面了,而40多歲的人要接受一個還未滿30歲的毛頭小子的指揮,這顯然讓這些將軍們不太高興了。不過,莫懷聰在海軍中的威信還是沒有人能夠動搖的,但是總的來講,張廷貴要想得到大家的承認,那就需要做更多的工作,而不是僅僅依靠莫懷聰的支援,就能夠服眾!
美軍在薩摩亞群島的防禦主要集中在兩個島上,即群島中的主島薩瓦伊島,以及東南面的圖圖伊拉島。薩瓦伊島是群島中面積最大,而且居住人口也最多的島嶼。這裡有非常適合修建大型空軍基地的場地,但是出人意料的是,美軍並沒有在這座島嶼是和修建大型機場,而僅有的一處小型機場也是以前的民用飛機場,不能夠部署作戰飛機,僅僅供一些戰術運輸機向島上的美軍輸送物資。圖圖伊拉島是美屬薩摩亞群島收復帕果帕果的所在地,也是美軍在薩摩亞群島上防禦最為強大的一座島嶼。這裡有一座小型軍港,可以供萬噸級以下的戰艦停靠,另外還駐紮有大概3萬人的美軍陸戰隊。島上有一座機場,但是沒有部署戰機,似乎美軍沒有想過要在這一前沿陣地堅持防禦!
整個薩摩亞群島上的美軍部隊大概在5萬人左右,其中薩瓦伊島的駐軍數量在5000人左右,一個陸戰隊旅的兵力。而這也就是為什麼莫懷聰首相就把進攻目標放在了薩瓦伊島上的主要原因了。這些美軍根本就不可能支援起整做島嶼的防線,登陸作戰相對來講要輕鬆許多。而且,只要攻佔了薩瓦伊島,就能夠切斷圖圖伊拉島與外界的聯絡,到時候,美軍部署在那上面的陸戰隊還不完全被困死?
雖然跳島攻擊戰術是美軍在二戰期間發明的一種大洋進攻戰術,其戰術的核心思想就是避開敵人防禦力量強大的島嶼,進而佔領能夠為持續進攻提供支援的一些島嶼,然後將敵人防禦力量強大的島嶼圍困起來,最終讓敵人的防線變得毫無用處。而跳島進攻戰術的出現,也標誌著在海洋島嶼爭奪戰中,被動防禦的一方將不會有任何的優勢,因為要想在每一座島嶼上都建立起強大的防禦,那麼投入的兵力是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承受的!而防禦的不均衡,就決定了進攻的一方有著極大的選擇權,可以攻擊防禦一方的軟肋!雖然這一戰術已經有150多年的歷史了,但是實踐證明,這仍然是大洋島嶼爭奪戰中非常管用的辦法。戰爭初期,在西太平洋的島嶼爭奪戰中,中國就採用這一戰術迅速的擊潰了美軍的防禦。而現在,莫懷聰仍然使用這一戰術,準備橫掃整個南太平洋!
“……美軍在薩瓦伊島上的防禦主要集中在薩萊洛洛加的小港口,以及瓦伊洛阿北面的機場附近,而對其他地區的控制就弱了很多。島上的居民主要集中在十多個小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