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34部分

的破壞,雖然歐洲軍隊的工程技術人員想方設法的彌補了受到的損失,但是仍然無法保證部隊之間的正常溝通,更談不上聯合指揮作戰了。而隨著中國的大規模介入,英法等國的軍隊在指揮,通訊,情報上的能力已經得到了巨大的提高。這相當於是一場不平衡的戰爭,雖然奧爾特加控制著歐洲的大部分地區,並且具備有完善的戰爭機制,但是其戰爭機器已經遭到了損壞,而反奧集團的戰爭機器卻在不斷的完善之中。從這個方面來看,奧爾特加的失敗其實也已經註定了,即使沒有中國的戰略轟炸,奧爾特加也最終會被消滅掉,只不過需要花的時間更長一點罷了。

登陸行動成功之後,西歐戰場上的局勢已經出現了巨大的變化。登陸部隊迅速的擊潰了發動反擊的那兩個師的歐洲軍隊,接著,從北面包抄,一路殺向比利時東南部的阿登森林地區。二戰中,這裡曾經爆發過兩次大規模的戰鬥,一是德國對法國的入侵,二是德國在戰爭後期的一次絕地反擊。而這裡也被公認為進攻德意志地區的最佳突破點。而此時,西歐地區,奧爾特加部署在戰線後方的部隊不到10萬人,而且分別駐紮在一些城鎮之中,所以,這些部隊是無法集中起來抵抗登陸部隊的。

戰鬥進行得相當的迅速,登陸行動展開一週之後,英國陸軍的一個裝甲旅已經到達了列日,在經過了短暫的戰鬥之後,已經控制了這座重要的城市。而在阿登地區轉為南下的另外一支部隊則到達了色當,正在繼續朝梅斯前進。

此時,西歐的戰局已經相當的明顯了,奧爾特加投入西線戰場的數十萬軍隊已經被切斷了後路,出了一部分軍隊及時的撤過了萊茵河之外,別的部隊全都被包圍在了法國北部地區。同時,隨著更多部隊度過海峽,來到歐洲戰場上,這幾十萬大軍已經很難突圍了。

為了配合反奧集團軍隊的登陸反擊作戰,在這一週之內,中國也改變了戰略轟炸的重點,將主要的打擊目標放在了交通上。中國的戰略轟炸機集中轟炸了西歐地區的主要交通線,並且針對奧爾特加的軍事調動進行了大規模的集中打擊。這讓奧爾特加損失慘重,而且嚴重的阻礙了歐洲軍團的調動,最終為西歐地區的迅速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奧爾特加雖然做出了迅速的反應,將一大批原本準備用來抵抗羅馬尼亞軍隊,部署在德意志東部與東南部地區的軍隊調遣到了西線戰場上去,但是這些部隊最終能夠到達西線戰場的卻寥寥無幾,大部分的部隊在轉移的途中就遭到了轟炸,損失相當慘重。而當英法聯軍前進到萊茵河西岸的時候,奧爾特加其實已經被三面圍困了。

羅馬尼亞軍隊越過波蘭,正在進攻歐洲軍團的東部防線,而希臘軍隊兵不刃血的攻佔了奧地利,越過了阿爾卑斯山,正在朝德意志南部的高原地區前進,英法軍團則長驅直入,矛頭直指萊茵河地區,這可是德意志地區最重要的工業產區,也是奧爾特加依賴的地區。很顯然,此時,奧爾特加的任何反抗,其實已經變得毫無意義了。

歐洲大陸上戰局的迅速變化,其實已經讓這場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內戰變得毫無懸念了,此時,沒有任何人認為奧爾特加還有翻本的機會。而隨著戰局的變化,世界上的局勢也相應的產生了劇烈的變動。

南歐戰場上,隨著法國包圍了都靈,而希臘軍團包圍了米蘭之後,義大利的局勢已經陷入了極度動盪之中。此時,支援奧爾特加的維內託政權已經搖搖欲墜。就在英法軍團到達萊茵河西岸的時候,義大利國內爆發了一場動盪。維內託政權被推翻了,而新的貝魯尼政權則並沒有完全改變舊政府的政策,雖然已經不那麼積極的支援奧爾特加,但是新政府並沒有與法國以及希臘進行停戰談判。此時,義大利國內的局勢已經相當的危險,一場革命已經在醞釀之中了。

北方,北歐三國在確定了局勢已經明朗化的時候,終於表現出了強硬的態度,以瑞典軍隊為主的北歐三國聯軍迅速的跨過了厄勒海峽,佔領了哥本哈根,接著,就攻佔了整個丹麥地區,並且前進到了德意志的石勒蘇益格地區。毫無疑問的,北歐軍團的行動加速了奧爾特加的滅亡,但是在後世的很多史學家看來,北歐三國此時無疑是趁火打劫的行為,因為在戰爭最艱難的時期,這三個獨立的國家並沒有向英法提供任何的幫助,甚至還暗中與奧爾特加合作,向奧爾特加提供了不少的戰爭資源,特別是北歐地區豐富的煤炭與鐵礦!而此時,奧爾特加的失敗已經是註定的事情了,北歐三國立即見風使舵,改變了自己的政策,倒向了新生力量的一方。所以,他們的這種行為,其實與強盜沒有多少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