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83部分

不管怎麼說,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戰術空襲,而這也讓歐美兩國認識到,在敘利亞境內部署作戰飛機是不明智的選擇,這降低了後面中國空軍部隊受到的壓力,因為歐美無法在敘利亞本土部署作戰飛機,那麼就必須要調動更多的艦隊,並且增加在土耳其部署的作戰飛機數量。而這也是後來土耳其內戰的根源之一!其實,在無形之中,戰爭已經升級了!

第十五章 戰略撤退

第十五章 戰略撤退

中東地區的戰爭吸引了全球的目光,這是隻第二次朝鮮戰爭之後,東西方之間第一次公開的正面對抗,雖然雙方如同幾十年前的做法一樣,並沒有因此而相互宣戰,甚至規模還有所縮小,只動用了空中部隊,但是對所有關注軍事技術發展,關注戰爭發展的人來講,這絕對是一次“難得”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不但能夠看到東西方各自最先進的戰機,戰艦,還能夠了解到雙方對新時代戰爭的具體理解,以及新的戰術思想,特別是空中作戰對未來戰爭的影響。而從這個層面上來考慮的話,完全可以說這是一次非常“熱火”的戰爭,一場在比第三次中日戰爭還要受到關注的戰爭!

在這場戰爭中,雙方體現出來的戰術思想是非常明確的。即空中戰鬥將成為未來戰爭的主角,也將是決定未來主要戰場。而在這場戰爭中,空戰理論得到了革命性的進步,而這種進步,多半還是由技術革命而導致的!

前面已經提到過了,因為戰機技術,以及基因生物技術的進步,戰鬥機的機動效能,飛行效能得到了質的提高,在很大的程度上,已經超過了導彈效能的提升速度。而導彈技術的發展,則受到了電腦技術,以及材料技術,還有動力技術的限制,無法對戰機構成更大的威脅,所以空戰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始至終,這場空中戰爭的主要戰鬥方式都是近距離格鬥,戰後,有人做過統計,在東西方戰機的對抗中,超視距空戰戰果只有21%,格鬥戰果佔了絕大部分,而在格鬥中,由格鬥導彈擊落的戰機數量只佔了總擊落戰機數量的25%,另外由電磁炮擊落的戰機數量佔到了54%!換句話說,航炮重新成為了主力空戰武器,當然,這已經不是以往意義上的航炮了,這是全新的電磁炮,其效能遠遠的超過了以往的任何一種火炮!其實,就算把中國,以色列空軍與敘利亞空軍的戰鬥算進去,超視距空戰的戰果仍然只有35%左右,大部分的空戰戰果都是在近距離格鬥中產生的,而航炮取得的戰果超過了45%!這已經直接宣告新空戰時代的到來,至少在導彈技術取得質的突破之前,空戰模式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

除了空戰之外,最大的變化,莫過於空中打擊戰術的進一步完善了。從中國對敘利亞第一天的打擊中來看,新時代的空中打擊是極為重視打擊效果的。投入的力量雖然非常關鍵,但是更關鍵的是,怎麼合理的使用空中打擊力量,讓空中打擊更有效率,而且對戰爭的影響更為深遠。在“黑色星期5”的那一天,中國出動的戰機架次並不多,但是卻取得了關鍵性的戰果,直接癱瘓了敘利亞的防空系統與空軍,對後面的戰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這也是歐洲與美國為什麼會參戰的最主要原因,失去了空中掩護的敘利亞,已經沒有了獨立贏得戰爭勝利的基礎了!

而後來,中國又策劃了對敘利亞機場的第二輪打擊,非常巧合的是,這一天也是星期5!這一輪打擊的主要目的仍然是癱瘓敘利亞的空軍基地,使歐美戰機無法使用敘利亞的戰爭資源。可以看出來,中國仍然非常重視打擊的效率與成功性,但是在這一次的打擊中,體現得更為明顯的則是打擊的威力,及透過一輪打擊,徹底的癱瘓對方的作戰力量,達到了打擊的突然性與摧毀性!

當然,這些戰鬥所表現出來的軍事思想,是別的國家難以模仿的,這種規模的空中打擊,並不僅僅依靠一支裝備精良的空軍就能夠完成,還必須要有強大的配套系統,強大的情報系統,以及通訊系統支援,另外還要一支精幹的參謀指揮隊伍。這些都是整個打擊行動中不可缺少的一環,而且是至關重要的一環,不管在哪個環節上出了錯誤,都不可能完成這種高複雜性的作戰行動,自然也就不會收到好的結果了!

其實,這場空中戰爭最能體現的還是戰爭的系統性要求,而空中戰爭,對這種系統性要求更為強烈,而一個系統顯示出來的威力,也更為明顯了。而這種情況,其實早在上個世紀末時的海灣戰爭中就已經體現了出來,而正是從那個時候起,所有的大國都認識到了戰爭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再是一種或者幾種兵種或者兵器的單獨對抗,而是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