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影響歐美決策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中國一直沒有明確的態度!這是一個很不確定的因素。雖然,中國在原則上並不反對這場戰爭,因為中國已經暗示了歐美,他們也不希望看到由巴基斯坦來主導南亞地區的事務,但是中國人卻更不願意讓歐美來干預南亞地區的事務。那麼,一場本在削弱巴基斯坦的有限戰爭是中國可以接受的。但是,中國的底線在哪?歐洲與美國人都拿不準這一點。中國在南海地區集結的龐大的海軍艦隊一直都沒有進入印度洋,而中國的那支印度洋艦隊也迴避到了馬達加斯加島上的港口裡去。中國人的底線是什麼?為了探明這個底線,歐美就需要進一步的行動,所以,使用登陸行動來明確的摸出中國的底線,大概也是當時歐美考慮的一個辦法吧!但是,他們並沒有認識到,這一下就超過了中國的底線,而且這是中國所設定的一個圈套,當他們的部隊登上南亞次大陸的海岸時,戰爭的高潮才真正到來了!
如果從後面戰爭的發展來看的話,可以明顯的看出一點,前面持續了一週的數輪轟炸完全是在為後面的登陸行動做準備。雖然最初的轟炸目標是巴基斯坦的戰略打擊力量,但是很快,這個重點目標就變成了巴基斯坦的軍事指揮機構,通訊網路,道路橋樑,鐵路機場等重要的軍事戰略目標。雖然這種戰略轟炸並沒有擴大到民用目標上,但是歐美也對巴基斯坦的地面部隊進行了大規模的轟炸,而且成果是非常顯著的。
在第一週轟炸的後五天時間中,歐美方面至少確認瓦解了巴基斯坦4個主力裝甲師的地面兵力,並且摧毀了上千輛的裝甲戰鬥車輛,而摧毀的巴基斯坦物資儲備基地,至少讓他們損失了十多個陸軍師補給與裝備。而且,隨著打擊範圍的擴大,以及歐美打擊力量的增加,巴基斯坦地面部隊的損失也就更加巨大了。僅僅五天,歐美就確認至少讓巴基斯坦失去了1/3的地面作戰能力。這對登陸行動的幫助是相當巨大的。當然,他們並沒有認識到,巴基斯坦的全面動員已經開始,地面部隊的補充速度是最快的。也許是歐美並不認為那些新增加的部隊具備多強的作戰能力,而且事後的發展也確實說明了這個問題。現代化戰爭已經過多的依靠科技力量,幾乎化軍種與兵種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即使是陸軍,這個在歷史上對科技力量的依靠最少的軍隊也不要打技術仗了。而新增加的陸軍兵力在沒有得到有效的訓練以及培訓的情況下,根本就無法在戰場上發揮多大的作用,其最大貢獻就是給自己一方增加無謂的傷亡!
這是這場戰爭所帶來的第一個重大的啟示,也是軍事革命深入的必然結果。當人類已經邁向太空時代,天軍逐漸成為了主力軍種的時候,陸軍的地位雖然已經不再重要,但是陸軍的改革也就隨之而來。陸軍仍然是一個國家防禦與戰爭力量的中堅,不管人類的科技有多麼發達,有一點是無法迴避的,即人需要兩腳立地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而失去了陸地,那麼人類的所有發展都是空談!而這也就決定了陸軍在戰爭中的作用。當然,隨著軍事技術改革的發展,陸軍進行大規模的技術改革是再所難免的事情。而這也就是未來的一項重要的軍事改革。當然,在這方面,三個超級大國是走在前列的,而巴基斯坦這樣的地區性強國所落後的距離就不是一點半點的了!
當一週的轟炸結果統計出來之後,歐美就立即決定開始實施登陸作戰行動。他們對巴基斯坦的軍事力量,以及戰略基礎設施的打擊已經足夠了。現在,在巴基斯坦南部地區,巴方能夠集結起來的防禦部隊不足5萬人,而且大部分部隊的建制已經被打亂,各部隊的指揮系統已經失去了控制能力。而那些部署在巴基斯坦中部已經北部地區的部隊雖然沒有遭到多大的打擊,但是卻難以南下支援南部地區,因為道路與橋樑等交通系統遭到了徹底的破壞。而在歐洲與美國新增援的三支航母艦隊到達戰區的時候,一切準備工作都已經就緒了,能夠為登陸部隊提供強大的空中支援,而在此時展開登陸行動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當然,在此之前,歐美還要做一件事情,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巴拉克是一名美籍猶太人,當以色列在中國西部的荒漠中成立了臨時政府,並且最後在中國東北部新控制的地區成立了一個臨時國家的時候,他並沒有如同大多數的猶太人一樣,來到這個新的家園,而是繼續留在了美國,因為他已經事業有成,而且成為了美國政界的一顆新星,雖然他的子女都已經移民到中國去了,而且他的政治生涯也受到了猶太人血統的影響,但是他不是個輕易服輸的人,他留了下來,並且透過數年的艱苦努力,終於在現在的這界美國政府中得到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