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猶太人幫助將軍解釋了這個問題,並且提出了一個有效的解決辦法!而誰都知道,當年以色列的情報機構雖然其覆蓋面積沒有達到全球範圍,但是在中東地區,以色列的情報工作是最出色的,而且人員並不多,這已經表示以色列有著非常厲害的情報工作人員,其管理者的素質也非常的優秀!
大衛·內塔尼亞胡是以色列前情報局外勤處的負責人,其主要的工作,就是負責針對敘利亞等一些對以色列有嚴重敵意的國家蒐集情報,而且主要是威脅到以色列安全的情報!在猶太人的第三次大遷徙時,內塔尼亞胡是第一批到達中國的人之一,並且按照以色列總理的命令,在到達中國的猶太人安置地之後,立即建立起了新的情報機構。而現在,這位資深的以色列情報官員經過別人介紹,進了魯毅的戰略處,成為了魯毅的高階助手,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幫助魯毅檢查中國情報機構中存在的漏洞!
此時,猶太人的未來,其實已經系在了中國的身上,只有中國才有能力,而且也願意在今後幫助猶太人復國,所以,大部分的猶太人都開始為中國服務,也是變相的在為自己第民族服務。這其中,出了內塔尼亞胡這樣的情報人員之外,最多的還是科學家,以及社會工作管理者。而這些,會在後面的篇幅中介紹到。當內塔尼亞胡第一次接觸到中國最高的國家機密,即中國情報機構的組成,以及運作方式之後,他一方面感嘆中國有這麼豐富和強大的情報工作資源,另外一方面,也在感嘆中國的同行並沒有將這些資源有效的利用起來!
中國情報機構存在的最嚴重的問題,是機構重複設定,而且缺乏一個有力的領導班子!很多時候,情報資源是在被重複的浪費,雖然針對重要的情報線索,多個部門展開並行行動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但是這並不是針對每一次的情報行動所言。而且,過多的情報部門將導致優秀的情報人員難以被培養出來,而且精英力量會嚴重分散,導致情報工作的效率低下!與別的所有部門都不一樣,情報部門是非常重視精英人才的工作效率的,同時也需要精英人才的貢獻!很多時候,一個重要的情報構思,就能夠決定一次行動的成敗,而這些,都是精英人才發揮作用的地方!而內塔尼亞胡提出的第一個建議,就是對情報機構進行精簡,中國不需要4個主力情報部門這麼龐大的情報機器,需要的也就最多兩個主要的情報機構,而且這兩個機構還必須以精英人才為主,著重利用掌握的情報資源!
魯毅專門為精簡情報部門的事情向許三立做了幾次彙報,但是,要變更情報部門,並且削減人員的話,卻並不是那麼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很多情報線索是單向聯絡的,如果情報機構一變更,就必然導致很多重要的線索將失去聯絡,而這種損失,幾乎無法用價值來衡量。但是,許三立也很快批准了魯毅的這個建議,並且責令國安部,軍情局,國內反情局以及涉外情報局四個情報部門的主副領導人成立一個情報改革委員會,專門研究情報機構改革的事情,並且多接受魯毅他們戰略處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但是不管怎麼說,這都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工程,特別是在這個極需要重要情報的時代,情報機構的改革速度是不可能快起來的,整個改革計劃足足花了3年的時間,四個部門才完成了整改。最終,只保留了國安部與軍情局兩個部門,而其餘兩個情報部門的重要人員都被安置到了這兩個部門中,而保留的兩個部門中的多餘人員也都轉到了政府的其他機構中去工作!而到了2074年左右,中國的情報工作效率確實出現了質的飛躍,依靠更少的人,卻辦了比以前更多的事。這不但為政府節省下了一筆龐大的開支,也更加有力的保護了國家的利益,為中央戰略決策層做出重大決定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當然,工作是不能夠等到情報機構完成改革之後才開始的,所以,在這之前,魯毅接受了內塔尼亞胡的第二個建議,儘量的聯合其他同盟國家的情報部門,應用大家的力量,或者做一些對等的交換,來擴大中國情報部門的工作能力!
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精明的意見,而且不僅僅是在情報方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此之前,中國在同盟國組織中就如同老大哥一樣,在很多方面都照顧著其他弱小的成員國,並且在很多方面向其他國家提供著巨大的幫助,也增加了中國受到的壓力,這甚至讓一些國家對中國產生了嚴重的依賴性。這對穩固同盟國內部的團結雖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這絕對是不可行的,因為中國自己也需要發展,中國的發展空間仍然很大,絕對不可能用自己的犧牲來照顧別的盟友!其實,這個經濟上的道理,與內塔尼亞胡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