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服務,所以仍然在前線英勇的戰鬥著。但是,新補充的軍隊大多是從預備役部隊,即美國的國民警衛隊這類非職業軍隊中調遣而來的。這些人不是真正的軍人,在沒有戰爭的時候,他們仍然是普通的平民,每天按時工作,回家,並且享受家裡的溫暖生活,只是在每個月定期訓練那麼幾天而已。但是,這場戰爭改變了他們的生活,也改變了他們的世界。傷亡得最多的就是這類的預備役部隊。根據美國的統計資料,每3名到巴基斯坦執行半年作戰行動的國民警衛隊官兵中就有1人會永遠無法回到自己的家鄉,或者是帶著殘缺的身體返回。歐洲的情況好不了多少,甚至還要更糟糕一些,因為歐洲並沒有美國那套完善的預備役制度!而戰爭給這些非職業軍人造成的壓力是非常巨大的,可以說他們在巴基斯坦的每一天都是在驚恐與害怕中度過的,即使是在遠離一線戰場的後方,他們仍然無法為自己的安全感到擔心,那些神出鬼沒,來去無蹤的巴基斯坦游擊隊就如同揮之不去的夢魘一樣,隨時可能出現,然後奪取他們的生命,或者是身體的某一部分!這就是他們所生存的環境,這就是他們所受到的心理壓力,即使在很多時候,這確實是心理壓力,但是隻要一出現,就將轉化為現實,而現實永遠是殘酷的!
受過良好訓練的職業軍人知道這麼應付危險,在他們加入軍隊的那一天,也知道危險就將伴隨他們度過人生的這一段時光,所以都做好了心理準備。但是,對這些預備役部隊的官兵來講,他們的生活就是在工廠裡工作,然後在家裡能夠睡個安穩覺。但是,在巴基斯坦,這永遠只能是夢想。一年多下來,恐怕沒有任何一個平常人能夠經受得起這樣的壓力,崩潰也就再所難免了!
其實,這就是現代化戰爭的另外一大特徵,在各種技術裝備的要求下,以及戰爭的殘酷性對人心理狀態的要求下,普通人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或者說優秀的軍人,所需要受到的絕對是異常嚴格的軍事化訓練,而不是說拿起武器,就能夠當上一名軍人,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只有在絕望之中的,那些已經沒有了別的生存道路的人,才會被迅速的改造成軍人,就如同巴基斯坦的人民一樣,在面對侵略者的時候,他們除了拿起武器保家衛國之外,已經沒有了任何的選擇,他們只有戰鬥,即使是知道會在戰鬥中犧牲,但是也要把希望留給自己的同胞,留給自己的後人。他們只有戰鬥,他們才是真正的戰士!
歐美軍隊的大崩潰給各個國家都敲響了警鐘,其實這已經告訴了所有人,以往的那套應付大規模戰爭的預備役制度已經落後了,無法再適應新時代的戰爭了,所以各國紛紛採取措施改善自己的預備役制度,加強在和平時期對軍隊的建設與重視,並且重點加強預備役部隊的訓練工作。比如在中國,預備役部隊的月訓練時間又48個小時提高到了96個小時,並且加強了技術方面的訓練,還專門在預備役部隊設定了心理輔導專家,以幫助這些預備役軍人解決心理上的問題,再透過每季度一次的實戰演練來提高預備役部隊官兵的戰爭承受能力。其實別的國家的辦法也大同小異,只有透過嚴格的訓練,讓預備役軍人也明白他們不是生活在和平年代,隨時都有可能要拿上武器去為國家戰鬥,並且要面對負傷與犧牲,這樣才能夠讓預備役部隊保持戰鬥力,在戰爭爆發的時候才能夠有效的為國服務!當然,此時巴基斯坦軍隊不會考慮到歐美軍人的承受能力,他們也不會太多的在乎哪些是職業軍人,哪些是預備役軍人,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藉助大好局勢,把侵略者趕出他們的家園!
當坦克碾過了歐洲軍隊的防禦陣地之後,巴基斯坦軍人這次充分的吸取了教訓,讓防空部隊緊隨而上,同時注意擴大突破口,而不是盲目的向縱深地區穿插。這一招用來打別的部隊還管用,但是用來打歐美軍隊就沒有多少作用了,而且在對方嚴密的空中打擊下,大縱深穿插其實就是將自己的坦克暴露在了對方的炸彈下面,損失將極為慘重!
當兩個坦克師在拉金布林突破了歐洲軍團的防禦陣地之後,其中一個坦克師立即向東進攻,直接朝美國第4步兵師的屁股後面繞了過去。而另外一個坦克師則在防空部隊的掩護下,向格什莫爾方向突擊,以切斷歐洲軍團的後路。
7日12點之前,已經有3支坦克師,5支機械化步兵師與7支步兵師的龐大兵力透過突破口插入了歐洲軍團的後方,並且開始向兩側擴充套件陣地。補給物資也緊跟了上來。可以說,巴基斯坦軍隊這次的表現比以往任何一次的表現都要優秀很多。進攻部隊與支援部隊的配合有條不紊,而後勤保障部隊的迅速跟進也讓進攻部隊沒有了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