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來帶動國家的戰爭機器。所以,在制訂作戰計劃的時候,總參謀部不免回出現很多的問題,至少,在時間這點上,就很不現實。既然中國能夠認識到菲律賓群島的重要性,那日本為什麼意識不到?最嚴重的是,日本在菲律賓地區的兵力超過了100萬,而且吸取了在第二次朝鮮戰爭地面戰中的經驗,將防禦兵力採取縱深配置,等到附近島嶼上的日本軍隊都前來支援,而中國海軍又無法有效的阻止日本的增援行動,還可能迅速的解決戰鬥嗎?
實際的情況也如此,原本計劃一週的時間,最後竟然打了足足3個月,中國軍隊才控制了呂宋島以及周遍島嶼。並且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最後投入兵力的數量達到了35萬,遠遠的超過了先期的計劃。可以說,正是這場戰鬥,拉開了中日軍隊在西太平洋島嶼上的血腥戰幕!
菲律賓反攻戰役於2046年7月18日正式打響,最先行動的是海軍陸戰隊,以及空降15軍,正規陸軍都沒有投入戰鬥,因為這種島嶼型的戰鬥,對陸軍來講,並不太合適!
海軍陸戰1師是在17日下午5點離開高雄港的,因為之前第3艦隊搶走了該師大部分的補給,最終導致這支海軍陸戰隊的王牌師的補給延長了兩天,所以,戰役的發起時間也延遲了兩天。
雖然同為海軍內編制,但是海軍陸戰隊並不屬於海軍部指揮,在戰時,是由陸軍指揮的。大概,這也是中國海軍陸戰隊最大的不同點了。但是,在補給上,陸戰隊卻繼續由海軍部負責,這在很大的程度上,讓海軍陸戰隊處於非常尷尬的地位,同時保障也顯得並不充足,拿第3艦隊“搶”陸戰1師的物資來講,這就讓很多陸戰隊的官兵感到不滿了,如同沒人要的孩子一樣,夾在海軍與陸軍之間!戰後,這個問題也得到了解決,最終,陸戰隊完全劃歸海軍指揮,才解決了海軍陸戰隊面臨的問題!
楊晨光指揮的陸戰1師的任務是在第一時間內奪取巴坦群島,巴林塘群島,以及巴布延群島,並且要在沒有多大破壞的情況下拿下島上的幾處空軍基地,為空中部隊提供幫助。為此,楊晨光不敢派遣大部隊先行登陸,而是以小規模的特種部隊先上島,為空軍攻擊機提供引導,進行精確轟炸,在摧毀了日本的主要防禦力量之後,再這些島上投入登陸部隊,控制全部島嶼!
按照計劃,第一批登陸的部隊將在巴坦島上岸,日本在這座島上只有不到1個營的兵力,而陸戰1師投入的登陸部隊將為一個營,在空中部隊的支援下,大概只需要4個小時就能夠解決戰鬥。隨後,就將把部隊投入到其他島嶼上,爭取儘快拿下呂宋島北部的島嶼,為登陸呂宋島爭取時間!
雖然,這是一場偷襲行動,但是在很大的程度上,陸戰1師仍然低估了日本軍隊的抵抗力量。雖然,在巴坦島以及周圍島嶼上擔任防禦工作的日本軍隊數量並不多,主要是擔心兵力太多,遭到中國空軍的轟炸,蒙受不必要的損失。但是,這些島嶼上的日本軍隊都是其精銳,同為海軍陸戰隊!而戰爭打到現在,日本海軍陸戰隊的作戰經驗已經相當豐富了。在一年的時間中,也有足夠的時間為防禦部隊修建堅固的防禦工事。所以,僅僅投入這麼點部隊,是很難完成作戰任務的!
18日凌晨登陸部隊到達了距離巴坦島還有55公里的海面上,空軍已經開始了轟炸行動。但是,執行主要支援任務的第1艦隊此時仍然在臺灣海峽內,因為艦隊內的三艘巡洋艦的動力系統出了問題,艦隊被迫放慢了前進速度。這三艘巡洋艦被拖船帶到了廈門港內去,艦隊就只剩下2艘防空巡洋艦了。為了保證艦隊的防空安全,必須等到第4艦隊的2艘巡洋艦與其會合後才能夠投入戰鬥。所以,第1艦隊最快只能在18日8時左右投入戰鬥。現在,海軍陸戰隊必須在沒有多少直接支援的情況下,展開登陸行動了!
4點,在太陽昇起來的前一刻,從3艘兩棲攻擊艦上起飛的50多架直升機運載著一個加強營出發了。這是楊晨光臨時做出的決定,正是他這個決定,讓這支部隊最終避免了覆滅的下場,如果按照先前的計劃,只發出一個營的進攻兵力,恐怕結果將會非常悲慘。而負責為這50多架運輸直升機護航,以及為登陸部隊提供直接火力支援的是20多架攻擊直升機。
4點25分,登陸部隊順利的搶佔了島上的制高點,並且與先前已經到達的特種部隊取得了聯絡。但是,此時,誰也沒有意識到,這支部隊已經陷入了日本軍隊的重重包圍中,周圍全是日本人的防禦陣地,從一開始,登陸部隊就陷入了困境中!
指揮防禦作戰的是日本大佐左左木一郎。此人為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