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問題,做了很多積極的準備。比如,建立了龐大的戰略石油儲備庫,以滿足戰爭時期的消耗。而且,為了避免戰略石油庫遭到打擊,基本上是分散修建在國內各處的,都保護得非常嚴密。按照2044年底日本的戰略石油儲備數量,能夠滿足戰時300天左右的石油消耗。這個儲備數量已經是非常巨大的,如果加上日本自己生產的石油,基本上能夠滿足一年半的戰爭需要。而同期,中國的戰略石油儲備只能夠滿足大概200天的戰爭需要,美國與歐洲的儲備水平也差不多,但是三大國都有著非常強大的石油生產或者是進口能力,能夠支援的戰爭時間自然比日本要強大很多了!
在受到了海灣產油國,也就是佔世界石油賣方市場60%的國家制裁之後,日本要想獲得足夠的石油,不但需要節約,更需要開拓新的石油來源。而在現在的情況之下,日本只能將目標定在中國的內海…南海地區了!這是中國自己生產石油最重要的地區,在中國海軍還無法完全與日本對抗的時候,日本儘快獲得南海地區的石油資源就顯得非常的重要了!
可以看出來,石油已經成為了限制日本軍事行動,或者說是制約日本軍事行動最大的因素。而這也直接影響到了日本製訂的作戰計劃。在首輪偷襲成功之後,日本如果能夠在朝鮮半島迅速登陸,將嚴重的威脅到中國的東北地區,也是中國最重要的軍事工業地區。而只要在朝鮮半島上站穩了腳跟,日本就能夠獲得在亞洲大陸上的突破點,這對後面的戰爭有著非常巨大的影響!但是,地面戰爭是消耗石油最多的戰爭,正因為這個限制,日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登陸朝鮮半島,將自己寶貴的石油資源消耗在殘酷的地面戰爭中!而在石油儲備還能夠支撐起戰爭的時候,日本必須想辦法開拓新的石油來源。換句話說,日本現在只能向南方發展,爭取儘快控制南海地區,為自己獲得最重要的石油產地,同時打通進入印度洋的道路,為自己從中東地區進口更多的石油打好基礎!
可以說,正是這點限制了日本的作戰行動,也是日本最大的弱點。要想在海洋上儘快戰勝中國海軍,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在中國本土的工業基地沒有受到打擊之前,日本要想戰勝中國就更困難了。而這麼打下去的結果就非常的明顯,即使日本在戰場上不出現重大的失誤,也肯定會被拖死,最終是避免不了失敗的結局的!而這也是中東國家對中國的最大支援,將日本逼到了一條絕路上去!
很快,別的同盟國也紛紛表示將支援中國作戰,或多或少的派遣了自己的軍隊到中國作戰,另外也向中國提供了強大的援助。甚至包括不算發達的一些國家,都盡力的向中國提供戰爭資源,好讓中國能夠全力戰鬥!當然,這些國家都非常清楚,他們已經綁在了中國這架戰車上,如果中國戰敗的話,他們不會有一點好處,甚至還會受到非常嚴重的影響。如果能夠幫助中國獲勝的話,那麼他們能夠得到中國更多的援助,成為中國最重要的朋友,為未來的發展打下基礎。當然,即使做為一個賭徒,他們也知道支援中國比支援日本的勝算更大。而這時候,另外的三個超級大國就是懷著一種賭徒的心理在對待這場戰爭的!
與中國一樣,俄羅斯與日本的關係並不好。自從北方四島的戰爭結束之後,雖然俄羅斯暗中想改善與日本的關係,降低在遠東地區的壓力,好將更多的精力用於國家建設與發展。但是,此時日本國內的民族情緒,以及軍國主義份子根本就不重視俄羅斯的這種態度,每次俄羅斯的努力都被日本人擋了回來,並且威脅俄羅斯,要其退出北方四島。當然,結果是很明顯的,俄羅斯迅速的改善了與中國的關係,開始著重防範日本了!
中國與俄羅斯曾經在裡海與中亞地區的問題上產生了非常嚴重的分歧,最主要是俄羅斯向進入哈薩克,從新恢復前蘇聯時的勢力範圍,但是中國此時已經在哈薩克站穩了腳跟,就算看著中亞地區的戰略地位,以及裡海地區的石油資源,中國也不大可能從這裡撤出來!但是,在日本的威脅更大之後,俄羅斯要想保護自己的遠東地區,就只能夠與中國合作,共同對抗日本。
2043年時,中俄就在裡海石油資源上達成了諒解備忘錄。中國將獲得裡海石油產量的60%,而俄羅斯獲得40%。換句話說,中國與俄羅斯瓜分了這座世界上第二大的石油產地!另外,中國降低對哈薩克的控制,減少了在該地區對俄羅斯的威脅。而這一系列的妥協,最終的目標都指向了日本,中國獲得了一個強大的盟友!
現在,戰爭雖然提前爆發了,但是俄羅斯的態度並沒有改善,特別是日本在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