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向日本提供最先進的軍事技術了,包括軍用型聚變反應堆技術,先進的材料技術,以及在設計生產大型戰艦,先進戰機方面,歐洲對日本提供的支援已經非常少了。另外,歐洲在日本的投資也在逐步減少,這最主要是日本的軍國主義份子不希望有別的國家來控制日本,自然對歐洲的投資帶有很大的戒心了!
不管怎麼樣,現在歐洲仍然是日本最重要的盟友。與美國的心態一樣,歐洲也希望日本發動的這場戰爭能夠嚴重的削弱中國的實力,挾制中國的全球擴張行動,減少自己的壓力。只是,歐洲這次將美國也算了進去,因為歐洲與美國在大西洋上的矛盾已經非常大了。而隨著戰爭的爆發,美國已經向太平洋地區抽調了2支航母艦隊,加強在中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實力,這在很大的程度上減輕了歐洲在大西洋上的壓力。
當然,歐洲的表面態度仍然是中立的,中國至少有1/3的戰略核武器是瞄準了歐洲目標的,如果讓中國感受到沒有勝利的希望,那帶來的絕對是全球的毀滅,沒有人能夠獲得好處。只是,比美國作的過分的是,在歐洲駛向日本的商船隊中,都有歐洲的護航戰艦,以確保不會受到中國的攻擊,當然這只是象徵性的護航戰艦,而並不是與中國海軍作戰的護航戰艦!
中日之間的決戰是無法避免的,在2008年與2023年,中國與日本之間就差點爆發全面戰爭,但是最後都避免了全面戰爭的爆發,因為當時國際干預力量還非常強大,而且中國與日本要麼沒有完全戰勝對手的力量,要麼就會因為全面戰爭付出太大的代價,而影響到國家未來的發展。但是,走到2045年時,戰爭已經無可避免的爆發了!
一個超級大國與一個實力相差不大的大國之間的戰爭絕對不可能是一場有限的區域性戰爭,特別是當日本被軍國主義份子控制,而且各超級大國都有著為數眾多的結盟國家之後,這場戰爭就更不可能是一場有限的區域性戰爭了!這點,從戰爭爆發之後全世界的反應中就能夠明顯的看出來!
幾乎所有國家都選擇了三個立場,要麼全面支援中國,要麼表示中立態度,要麼就是在暗中支援日本。當然,從國際形勢上看來,日本因為發動的是侵略戰爭,而且因此差點導致全球範圍內的毀滅性戰爭,所以日本顯得勢單力薄,沒有多少國家的支援。從這一點就足夠看出中國已經穩操勝券了。但是,在戰爭爆發之後,中國就處於非常不利的位置,所以中國要想在戰場上建立優勢,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如同二戰時一樣,即使美國的國力再強大,要想在戰場上佔據優勢,也需要時間來積累自己的戰爭力量!
從現在看來,中國得到了廣泛的支援,現在需要的就是時間,拖住日本進攻的步伐,減少自己的損失,同時藉機打擊日本,用空間換取時間,最後透過國家的總體實力來戰勝日本,這才是最正確,也是唯一能夠帶來勝利的戰爭方法!
第三章 威脅打擊
第三章 威脅打擊
日本,東京。
對於戰爭爆發之後的國際形勢,日本這些軍國主義份子的預料是非常不充足的。之前,在他們看來,在摧毀了中國的國家戰略衛星系統之後,中國至少將在3個月到半年之內喪失戰場上的優勢,這將嚴重降低中國的作戰能力,到時候,日本就能夠確定其在西太平洋地區的霸權地位了。而隨著中國的衰落,必然會有很多國家倒向日本。但是,現在情況完全不是正麼一回事,不但中國的盟國以及友好國家仍然在支援中國,就連歐洲與那些與日本關係友好的國家都表示出了一種曖昧的態度。這一點,讓這些自大的日本軍國主義份子受到了巨大的打擊,國際形勢並沒有朝日本人預料的方向發展!
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特別是中東國家對日本實行了石油禁運,以及中國在印度洋上的制海權並沒有受到威脅,這對日本的下一步作戰計劃產生了直接的影響,同時,也在日本指揮團體內部造成了巨大的分歧。現在,這些日本軍國主義份子就正在討論下一步的作戰計劃!
“我們應該儘快拿下對馬島,在朝鮮半島登陸,按照預定的作戰計劃行動,這樣才能夠儘快的戰勝中國,或者迫使中國求和!”陸軍大臣小尺澤步大將顯得很憤怒,因為在開始的會議中,海軍大臣龜和屯一要求改變作戰計劃,先向南進攻,這從基本上動搖了以陸軍為中心的作戰計劃,所以大將如同被人偷了家裡的東西一樣,顯得非常的憤怒,
這裡需要說明一點,2035年,在日本前總理堂本雄一郎完蛋之前,他從日本天皇家族中找到了一位有12代之隔的遠親,從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