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最重要的護衛,同時也是干擾與打擊對方艦隊的一種理想武器!
當然,海軍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奪取制海權。畢竟,現在強大的海軍不只中國一家,中國海軍在未來的戰爭中,極有可能受到歐美海軍的挑戰,那麼海軍的首要任務就是奪取制海權,以及海洋上的制空權。而這就不是小規模區域性戰爭中的那種執行對地支援的任務了!而從這個需求出發,戰列艦存在著自己的巨大侷限性,而海戰的主力,仍然是海軍航空兵,航母的作用,是戰列艦永遠無法取代的!而正是這點,嚴重的限制了戰列艦在海軍中的地位。
透過魯毅的這份計劃可以看出來,戰列艦雖然是海軍主力戰艦,但是也只佔有一個次要的地位,根本就沒有能夠超過與取代航母。雖然在未來可見的時間中,海軍的主要任務是維護中國的全球利益,並且處理一些小規模的地區衝突,但是誰也無法保證,中國不會與歐美爆發大規模的海上戰爭。即使這些戰爭很有可能被限制在區域性戰爭的範圍之內,但是,仍然需要一支強大的海軍來維護中國的利益,而且是一支全球性的,遠洋性的海軍來執行這樣的作戰任務。所以,海軍的核心仍然是航母,戰列艦隻佔了一個次要的地位,即在特殊的戰場環境下,作為一種替代航母的戰艦而存在!
當然,在魯毅的這份計劃中,通篇強調的只有一點,即保持戰略進攻的力量,透過戰略挾制來保證中國的海洋與全球利益!而這雖然與現在的國家政策有著一定的差別,但是這是一份長遠的海軍發展計劃,遲早,中國會回到戰略進攻這個思路上來,那麼這份計劃正好迎合了下一步的戰略需要,具有很大的前瞻性!而這正是魯毅聰明的地方,不與現在的海軍高階將領爭一時之長短,而是把目光放到了未來!
當然,在這份計劃中,加強了海軍航空兵的建設,甚至列出了在未來戰爭中應該具備的海軍航空兵的素質與能力,詳細到了對海軍航空兵的裝備都提出了要求。另外,還有海軍潛艇兵力的發展問題。在對日戰爭中,海軍做出最大貢獻的不是航母,也不是戰列艦,而是那些藏在大海深處的潛艇。從戰績上來看,潛艇擊沉的日本艦船數量佔到了海軍的65%,另外,還承擔起了對日本的前期封鎖任務,嚴重的打擊了日本的戰略生產力。而結合未來的需要,特別是中國在全球的利益需要,潛艇兵力不但不應該比戰前削弱,而且還要加強。按照魯毅的計劃,在未來,攻擊型核潛艇的數量要擴充到96艘的水平,而為了保證國家的戰略安全,戰略核潛艇的數量也應該增加到24艘,以滿足同時對歐洲與美國發動飽和戰略打擊!
這份計劃是相當龐大的,最終整整用掉了2500多頁16開紙來記載。當然,其中的很多分析都是專業人員的事情。而當這份計劃提交上去的時候,魯毅才鬆了口氣,因為根據他的瞭解,空軍與陸軍的計劃都沒有這麼複雜。這從一個方面反應出了魯毅他們工作的細緻程度,而從另外一個方面也明確的表示出,在未來的可預見期間內,海軍將是三大軍種的核心內容。當然,魯毅的這份計劃也有一點忽略,就是海軍陸戰隊的建設。而後來海軍部戰隊的部分是在授銜之後,根據中央的要求才補充進去的,這才形成了一份完善的海軍未來發展計劃!
授銜儀式的那一天,魯毅顯得很是莊重,他知道,自己將成為中國解放軍歷史上最年輕的上將。當年,周國輝是在41歲才領到上將軍銜的,而魯毅將在37歲就成為上將!而當天宣佈的新晉升將領名單也沒有超出魯毅的想象,張大鵬果然晉升為了中將,同時成為了第4艦隊的指揮官。而新授的海軍上將有7人,幾乎都是以前的艦隊司令,另外中將有34人,少將54人。如果算上陸軍與空軍的將軍,這次授銜,將是開國之後,最大的一次集體授銜了!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這次並沒有產生一位元帥,甚至連大將都沒有,連田震龍都只是從2級上將晉升為了1級上將,成為了軍隊中軍銜最高的將領。另外,同時晉升為1級上將的人還有空軍司令。而陸軍與海軍司令都只是晉升為2級上將了!當然,在軍隊中得到提拔的大部分都是年輕將領,年紀大的將領都沒有得到多少獎賞。這是一種新政治風氣的開始,同時也暗示著林娜的新政策的開始!當然,這還僅僅是一個開始而已,相應的各種行動,還遠遠沒有到來!
在授銜儀式之後一週,一次軍委絕密會議上,魯毅代表海軍闡述了未來海軍發展方針的計劃,接著,空軍與陸軍方面的負責人都做了相同的工作,當然,這些領頭人都是年輕的將領。而讓魯毅稍微感到意外的是,天軍作為一個兵種,竟然也做出了相關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