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部分

題,老外的震驚是從心裡的,徹底地震驚了一下。在此之前聯想收購IBM,海爾試圖併購美泰克,以及中石油對優尼科的收購,美國的分析認為這些併購背後都有政府,而阿里巴巴與雅虎的交易則是民間的,雅虎的中國分公司賣給了阿里巴巴,而且是在美國人認為他們最具技術和管理優勢的網際網路,因為美國的談判人員從來都沒參與過賣的行為,他們的思維都是怎麼買別人,似乎有點擰不過來。阿里巴巴對雅虎中國的併購,這無疑改變了跨國公司哲學理論,以前跨國公司的想法,一般80%都是全資子公司,或者合資企業,但是這個合資企業的領導人必須是美國本土派來的,其次是中國臺灣和中國香港派來的,而這次乾脆連面子也不要了,品牌也給你,技術也給你了,所以美國網際網路的商業分析認為,這次交易是對西方管理和技術領導力的一次衝擊。

對於收購雅虎中國,馬雲認為這還僅僅是一個開始,關鍵要看結果。

與驕傲相反的是,我們覺得肩上的擔子十分沉重,因為,我和阿里巴巴現在代表了一個群體——中國企業家和中國企業。

一般來說,國外大型跨國企業更願意透過在華設立分公司,然後委任港臺地區或海歸派職業經理人的方式來拓展在華業務,而一旦此次雅虎中國業務在阿里巴巴手裡能夠飛速發展,一定會改變這些跨國企業對在華運營方式的成見和固有方式,同時也將改變他們對中國企業和中國企業家的看法。

所謂“小企業做事、大企業做人”。小企業的成長依靠的是企業領導者個人的管理能力,而大企業的發展則要依靠企業領導者做人的素質。企業領導人只要具有了容納百川的胸懷、遠大的目光以及非同尋常的實力,這個企業就可以在商海中笑傲江湖。

CEO的主要任務是對機會說“NO”

CEO的主要任務是什麼?馬雲在這一問題上的見解很獨特:

看見10只兔子,你到底抓哪一隻?有些人一會兒抓這隻兔子,一會兒抓那隻兔子,最後可能一隻也抓不住。CEO的主要任務不是尋找機會而是對機會說“NO”。機會太多,只能抓一個。

成功背後,其實有一個看似奇怪其實並不奇怪的“麥穗哲理”:傳說古希臘哲學大師蘇格拉底的3個弟子曾求教老師,怎樣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侶。於是蘇格拉底帶領弟子們來到一片麥田,讓他們每人在麥田中選摘一支最大的麥穗——不能走回頭路,且只能摘一支。第一個弟子剛走幾步便迫不及待地摘了一支自認為是最大的麥穗,結果發現後面的大麥穗多得是;第二位一直左顧右盼,東瞧西望,直到終點才發現,前面最大的麥穗已經錯過了;第三位把麥田分為三份,走第一個1/3時,只看不摘,分出大、中、小三類麥穗,在第二個1/3裡驗證是否正確,在第三個1/3裡選擇了麥穗中最大最美麗的一支。

同樣,要摘取“最大的麥穗”,企業家就必須對各種機會進行篩選,並且必須在各種機會之中保持平靜之心。俗話說的“將軍趕路不追小兔”也就是這個道理。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要認識到自己的最終目標是什麼,不要被眼前的勝利衝昏了頭腦,盲目擴張。正如馬雲所說:

我們作為CEO,看到的機會很多,我的工作就是對機會說“NO”。

馬雲在發展過程中放棄了一些機會,也抓住了一些機會,這也正是他能帶領阿里巴巴走到今天的勝利法則。

越大的事情越難以成功,創業之初的小企業更應該抓準一個點做深、做透,這樣才能積累所有的資源。即便是大公司,走多元化的發展道路也不乏失敗的案例,而一家小公司如果到處去做試驗只會更快地耗盡資源。

****************

很多創業者都栽在不夠專注上。這是因為他們自己沒有想清楚“做什麼”這個最初始的命題。今天在這兒打一個井,明天在那兒打一個井,最後哪兒也沒挖出水,地面上只是留下了許多坑而已。

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專注”可以讓創業者將所有的資源都凝聚在一個點上。

在阿里巴巴全面收購雅虎中國的新聞釋出會上,馬雲說:

CEO的主要任務不是尋找機會而是要對機會說“NO”。機會太多,只能抓一個,抓多了,什麼都會丟掉。但如果對今天這個機會說“NO”,就是最大的愚蠢了。

在8年前,馬雲就拒絕過雅虎的美意,當馬雲準備回杭州創業的時候,楊致遠就曾伸出橄欖枝,希望他能擔任剛成立一年的雅虎中國公司總裁,但馬雲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