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二手背在身後,旱災之年,別人的日子不好過,他跟對了主家,小日子過的悠哉,每天晚上回家都忍不住哼個小曲,聽到兒子的話。
小曲停了。
“看到就看到,跟咱們有什麼關係。”說完後,像是回味到什麼,兩眼一瞪,“你看上楊家四娘子了?”
“爹,你說啥呢?”
一個從貧民剛剛變成平民,一個是外祖國公、爹是御史的官家千金,史小二連想都不敢想。
“那你好不起然的說楊大人幹嘛?”
史小二也覺得奇怪:“爹,楊大人給那個考了三十年的窮秀才送糧鹽。”
文山街跟別的地方不一樣,半山腰是東山書院,山腳下的小鎮依書院而興起,街上大部分商品都跟文人用品有關,連街上的流浪漢都有可能是落魄文人。
史二活的正滋潤,對這些閒事才不感興趣,“說不定是以前認識的人,你管人家。”
也是。
史小二也是隨口一說,夜色已濃,睏意來襲,累了一天,他也沒力氣想不相干之事。
第二日,天氣依舊很熱。
忙過早市,過了十點,鋪子裡沒那麼忙,蘇若錦坐到櫃檯裡,拿出小本子,葉懷真與花平,站在她左右,一邊忙弄賬,一邊留意小娘子想問什麼。
蘇若錦從第一頁起,一邊看一邊問,翻到第十一頁時,竟遇到了熟人,“楊御使跟你家住過一條巷子?”
葉懷真瞄了眼大堂,已經沒客人,僱傭工地也拖好去了後頭,此刻,除了櫃檯這邊,沒別的人,她才回道:“是,楊御使沒娶妻之前,與其父母一道住,就在我家那條巷子,娶妻之後,楊家家裡住不開,便買了房子住到別的地方了。”
“你的本子上說正月十五那日,你爹去驛站請外族使節時,在驛站附近遇到楊御使,還問他幹什麼,他回說曾經的同窗生活頗為潦倒,過來給他送點生活碎銀,順便帶他賞燈?”
葉懷真點頭,“嗯,我爹回來是這麼說的。”
蘇若錦感慨道,“原來楊大人喜歡資助人是一貫作風啊!”
花平嘖嘖嘴:“楊大人不遺餘力的資助人,特別是文人、小吏,但他作為監察御史,同樣不遺餘力的糾劾百官,導致很多人想他死而後快。”
也不知他怎麼活到現在的。
如果蘇若錦沒有和楊家做過鄰居,那麼她聽到楊御使的故事,或許會說上一句,國家、朝庭需要敢說敢言的諫官,他像皇帝、老百姓的一雙眼,糾劾百司,辯明冤枉,提督各道,為天下蒼生耳。
可她親眼看到了楊家的生活,楊大人在家中對兒女的言行,根本沒表現出像個出色諫官的樣子,他在生活中所表現出的三觀、對兒女的教育,她真的不敢苟同。
聖人有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對待妻子兒女不過爾爾,又會怎樣糾劾百司,蘇若錦嚴重懷疑,他所指責的那些官員到底有沒有像他‘諫言’的那樣?
蘇若錦遲遲沒翻過這一頁,“葉姨,你有查過這個同窗嗎?”
為找出誣陷爹的幕後黑手,只要知道的,葉懷真都去查了,“有查過,那天楊大人確實給他送了十兩銀子,還請他一起看了燈。”
“十兩?這麼多?”
蘇若錦回憶,她聽楊四娘說過,楊家祖上是國公,但到楊大人這代已降到伯爵,而且他並不是嫡子,為了有好前程,到是努力學習中了舉人,但中舉後再考沒中進士,眼看就到了成婚的年紀,楊家不知怎麼就和鄭國公府成了親家,鄭國公府把庶女嫁給了楊家,鄭國公利用自己的人脈為庶女婿謀了監察御史一職。
由於御史臺執掌糾彈中央百官,參與大理寺的審判和審理皇帝交付的重大案件,事多且繁雜,御使臺裡像楊大人這樣的監察御史很多,御史大夫會把事情分下去,每個監察御史會有不同的分工。
楊御使主要負責九品到七品之間的小京官,當然,負責的也不是他一個,據說負責同樣工作的至少六人,也就是說,如果只想拿俸祿混吃等死都是可以的,沒人說。
顯然,鄭國公的意思也是讓女婿平時拿俸祿混吃等死,關鍵時候用用身份就行了,沒想到,楊御使愣是幹出名堂,名動京城,京中小京官沒有一個看到他不頭疼的。
蘇若錦六歲就當家,蘇言禮身為正八品小京官時,月俸六石六鬥,合成銀子大概是11.7兩,楊大人自從進了御史臺,就一直是從七品,這麼多年就沒動過。
從七品,就比正八品高一級,月俸八石,合成銀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