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嶺南傳統文化中:賽龍舟是一項重要的宗族互動活動,是體現以村為單位宗族顏面和實力的重要方式。
東亭地處大江歷滘水道北岸,自古就是通往南岸舊造鎮和南越的交通要衝,關氏千百年來光靠此碼頭擺渡收費就掙得盆滿缽滿,所以自古覬覦碼頭的村寨不在少數。
大江南岸的舊造鎮也有一個千年老村,叫河洛村,一個只有曹姓的古村(關灝母親曹曉敏就出自河洛村)。
河洛村與東西亭是世仇,相互敵對幾百年,為了爭碼頭和大米圍百頃良田,2個村子不斷爭鬥,文鬥武鬥不斷,為了能爭都獲得勝利,兩家都崇文重武。
端午節的鬥龍舟和重陽節鬥獅是兩家重要的比鬥活動,在舊時候兩家一年的所有農事和活動都是圍繞端午和重陽節比鬥準備的。
好巧,關灝穿越後幾天就碰上了東西亭最重要的時刻。
穗城地處大江東岸,水鄉澤國,河流縱橫,水面闊廣,端午賽龍奪錦,自宋以來,沿襲至今。
每年農曆四月初八起,穗城以村為單位便開始做龍舟競渡的準備,直到五月底,划龍舟,洗龍舟水,趁龍舟景,吃龍舟餅,食龍舟飯,唱龍舟歌,延續一個多月,稱為“龍舟月”。
龍舟月的中心活動是競渡,亦稱“龍舟景”。
包括:龍舟下水、搶青、設標、趁景、奪標、犒標等,是穗陳城最熱鬧的景緻。
競渡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友誼賽,稱為“趁景”,不設獎品,不需專門組織,兩條或兩條以上的龍舟在江面上相遇,自發地進行比賽,聚散自由;另一種是“賽龍奪錦”,亦稱“放標”、“鬥標”、“斗大景”。
而東亭與對岸的河洛的賽龍舟就帶著明顯的挑釁行為,整個比鬥場面充斥著濃濃的血腥味。
過了清明,全村就總動員,凡村裡15-40歲男子都要參加。
關灝從小習武,身體長得魁梧高大,17歲不到身高就竄到了1米7,之前沒有開口說話,但其身份擺在那,村裡人雖然沒有表露出對關灝的鄙視和不滿,但很多人內心對這個未來關氏的話事人還是有些失望。
?傳承千年的大家族,靠的是血脈連線和有效的規矩維繫,規矩才是大族一路向前的根本。關灝一生下來就註定了他的身份和責任,這與其是不是傻子無關,即使他是個沒有行為能力的人,其家族的制度和輔佐這個位置的團隊也會讓家族如精密機械一般正常運轉,何況嶺南關氏帶著千年的家族使命,需要一代一代人的無私付出。
農曆五月初一,端陽節開始,也是大米圍東、西亭一年中最為重要的日子。
關灝在母親曹曉萍悉心照料下身體康復的非常好,族長跟家裡其他的長輩們商議後,同意好仔參加本次的龍舟比賽。
南越的龍舟自古至今都有命名的傳統,東亭龍舟都冠以“赤兔”之名,以此紀念先祖,東亭龍舟也如赤兔馬一般快捷勇武。
東亭赤兔舟如其名:通體赤紅,舟身也粗於一般龍舟。
龍頭為一鳳儀嚴峻、威儀凌然的赤龍頭。
同理,西亭龍舟冠以“烏騅”,通體烏黑,舟頭為一凶神威武的黑龍,莊嚴肅穆。
五月初一到初四,經過複雜而又莊重的:起龍、進水拜神、採青、賽龍、招景等準備環節。
東、西亭的啟龍儀式跟別的地方不同,其他村的龍舟是封於河涌的淤泥中,來年起出洗淨,重新整理漆。
而東、西亭的龍舟是封存於專門製作的封龍潭中。
所謂的封龍潭就是在關氏繩武堂後一個2畝見方的水池,水池由高牆圍蔽,池水有地下水道聯通不遠處的大江。
封龍潭為東亭關氏禁地,只能族中長老以上人員才能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