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十一章 未來可期的木工坊

五天後,張妮就帶著最新做出來的玉米脫粒機找江一舟。

張妮讓哥哥張寶生去地裡掰了一個熟得最快的玉米來做試驗,這些已經可以煮著吃了。

江一舟這幾天便讓夏荷她們弄了一些煮玉米,烤玉米,鮮玉米餅,玉米粑粑來吃。

香甜的口感幾乎是瞬間便將整個莊子上下的人征服了,讓陶二哥拿了一些去福松鎮上賣,三文錢一根玉米棒子,普通人肯定是很少能吃得起,但鎮上不乏富人,吃過一次就還想買。

才幾文錢一根,對於這一階層的富人而言完全小意思。

所以拿去了兩三次,幾乎一到貨就被搶購一空。

無它,這個玉米又甜又嫩,還帶著一絲絲糯性。

要不是江一舟堅定地要留種,到時候才可以大規模推廣出去,否則一半的玉米都等不到成熟,就會客商給買走。

言歸正傳,且說等張寶生掰了幾根玉米回來後,張妮等人當著江一舟的面,將玉米棒子放進進料口,轉動絞盤,然後……流出黏糊糊的玉米漿。

但仍舊看得出,這個的確能把玉米粒脫落下來,只不過玉米粒還有些嫩,根本架不住木齒的擠壓。

江一舟發現,張妮她們做出來機子,已經完全可以媲美她從小統子那裡兌換出來的了。

雖然她花了幾十點功德兌換的圖紙沒有派上用場,但她一點也不覺得浪費,反而在心中為幾人感到高興。

以後,說不定她只需要提一個要求,這群正在萌芽的科學家們就能幫她做出來了。

豈不是連兌換圖紙的功德都省了嗎!

江一舟大大表揚了三人,讓她們就按照這個樣式生產。

因為整體用料比較少,而且結構也比水車和小麥脫粒機簡單的多。

僅木料成本也就幾十文,加上手工和時間成本,到時候賣半兩到一兩銀子完全可行。

但這個一進入市場,人家將其拆開,就很容易模仿生產出來。

這個時代可沒有什麼智慧財產權保護,當然,江一舟也並不覺得一定要壟斷這些能提高生產力的物品的獨家生產權。

大家都能做,都能用,豈不是可以節約大家更多時間和體力成本,就有更多剩餘勞動力了嗎?

但是,在第一次推廣出去的時候,江一舟還是要儘可能把這第一口大肉吃下。

所以,江一舟讓張妮她們現在可以暫時放下其他東西的生產,把玉米脫粒機都做一些,備用。

……日子一天天過去,整個莊子,不,是整個雲山都沉浸在即將豐收的激動氣氛中。

又半個月後,終於迎來收割玉米了。

正式開啟收穫模式的前一天,江一舟讓莊子上所有人都暫時放下手中的工作,開始做明天玉米收割的最後準備。

還是像上次小麥收割一樣,江一舟仍舊準備用烤饃和滷肉和綠豆湯的搭配,代替正式的午餐晚餐。

不過上次是沒有足夠人手和糧食以及廚房來做這些,所以讓陶二哥去福松鎮上買現成的。

成本很高,而且那烤饃基本都是粗糧製作,研磨得也不細膩,吃著嗆嗓子的很。

現在她有良種小麥,賣出去幾萬斤,自己留了幾千斤,足夠莊子上下吃一年。

所以這次自然是要自己做了。

這次有寬大的廚房,有夏荷秋菊兩個專門負責廚房的,然後再緊急調十個人進入廚房幫忙。

有現成的麵粉,再購買兩頭豬,十多人各司其職,完全可以在一天內弄出幾百人兩天的食物來。

這一次,雲散附近的人們基本上忙完自己水稻的收割,都等著江一舟這邊的木薯和玉米種子。

算著雲山田莊裡的玉米生長時間,他們完全可以趁著還有幾個月才過年,先種一波玉米後再種小麥或者木薯。

加上他們之前幾次在江一舟這裡嚐到了甜頭,所以家裡但凡走得動路的,不管是婦人老人小孩,都齊上陣,要到江一舟田莊裡去做工。

芸欣看著莊子前的院壩裡站滿了黑壓壓的人群,心情很是激動,但也有些為難。

因為,這裡面很多小孩大概就剛學會走路吧,到地裡還沒起的壟高,怎麼掰玉米?

還有那些老人,他們自己走路都要杵著柺杖,到了凹凸不平的地裡,能走穩路麼?

要是出了事可怎麼辦?

江一舟拍拍她肩膀:“沒事,你把這些老人小孩單獨記錄在一邊,到時候我自有安排。”

……雲山田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