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大四十來歲,面龐黑紅黑紅的,相比陶二更木訥內向一些,但做事卻非常踏實。
上次江一舟買來碳石後,便讓他們嘗試著把碳石加入到窯爐中,或許能提高爐子的溫度。
對於普通的小作坊而言,試錯是需要成本的,且是他們無法承受之重。
但江一舟現在並不靠陶器作坊賺錢,她要的就是技術革新。
最好是不依賴她的兌換系統,讓大家自個兒去鑽研,自己摸索出來,這些人才能成為真正的骨幹。
至於消耗多少本錢,有她兜著就是。
這些工人大多在陶器作坊幹了多年,卻一直不溫不火。
現在看到水泥作坊的人竟然能到騰出那麼厲害的玩意兒,受到家主重視,工資也比他們多出一倍不止。
還有莊子上的某某,當年還不如自己呢,結果人家現在也成了管事……
於是乎,大家的鬥志也被激發了出來。
既然家主說了這碳石能提高溫度,並且所有材料成本人工時間都不計,就讓他們放手去幹。
那還猶豫個啥?擼起袖子加油幹啊。
經過無數次試驗,這些日子還真被他們摸索出來了燒瓷的方法。
江一舟看了下系統裡的燒瓷工藝,一千功德,也就是說,陶器作坊還真幫她節省了一千功德。
至於之前的試錯成本……能用銀子衡量的都不叫事兒!
江一舟當即把原來的陶器作坊,改為陶瓷作坊。
並且再起兩座窯爐,專門用來燒磚燒瓦,另一個專門燒製陶瓷。
江一舟讓人叫來陶大哥,把畫的幾張陶瓷瓶的樣子交給他。
“你看看這種瓶子能做不?”
陶大拿在手裡認真看了看,甕聲甕氣地說:“家主是要燒製花瓶?”
江一舟:“你現在做一批出來看看,上面畫點花卉山石,比如梅蘭竹菊什麼就更好了。”
陶大想了想,“我去試試看。”然後拿著圖紙走了。
另一邊,江一舟把秋菊單獨弄出來,成立一個釀酒作坊,專管釀酒。
和水泥作坊一樣,不僅獨立的小院,周圍建圍牆,派人全天巡邏。
酒這玩意兒,即便放在她的本體世界裡,也是僅次於菸草的暴力行業,必須抓在自己手中。
所以,江一舟毫不猶豫地從系統中兌換了一根牽靈絲,沒入到秋菊的眉心中。
如此,她總共從系統中兌換了兩根牽靈絲,一個用在陶二身上,控制水泥的生產。
另一個便是秋菊,掌控釀酒……
至於這白酒的銷路,江一舟完全不用擔心。
當然她想要針對的人群並不是普通人,而是直接面向那些有錢的富貴階層。
既如此,那這白酒的包裝就必須要上檔次才行。
……江一舟把這些安排下去後,開始清點這一年的收支庫存。
這一年看似地裡出產了很多,整得熱鬧非常,實際上也只是勉強實現收支平衡而已。
小麥收穫的第一桶金很快投入到下一輪生產中:每天都僱傭大量人力搞基礎建設,每天吃喝拉撒就是不小的費用。
收穫的玉米則直接轉化為田莊的版圖,近期收穫的木薯,蘿蔔白菜,總共加起來五千多兩銀子。
但除掉成本開銷,各種建設投入,購買家禽家畜,僱傭更多人員,包括後來安置大量與田莊簽訂租地協議的人。
所以最後落到兜裡就只有不到一千兩。
而現在,江一舟庫房裡存了將近八千兩的銀票,一千多兩的現銀!
那多出來的八千兩都是水泥作坊貢獻的。
已經擴大到四個研磨間,每天出產三千斤左右,按照每斤二十文計算,那就是六十兩,一個月一千八百兩。到現在剛好五個月左右。賀大人還是非常講信用的,採購水泥的錢每月一結。
江一舟覺得水泥作坊的產量還能再提升一下,真正卡脖子的還是出在研磨環節,每天八臺水力石磨不間斷地研磨,可速度仍舊太慢,而且對磨盤的損耗極大,幾乎隔十來天就必須修復盤面。
所以還得鍛造真正的研磨機才行。
研磨機的原理圖並不貴,只幾百功德就能兌換。
難的是製造這些符合研磨機工藝要求的鋼材……福松鎮沒有這樣的鐵匠,廖七說江安縣那邊似乎有一戶鐵匠,打的刀具非常堅硬耐用。
她打算等這邊田莊的事情順一順,到時候去外面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