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七十四章 從脫盲開始

所有人都知道土地的重要性,不到走投無路絕不可能賣兒賣女賣土地,如此,那些地主和世家大族又如何囤積那大片良田?

當然就是趁著天災搞事情,沒有天災就人為製造災禍……

此刻,讓江一舟真正感覺到鬱悶的是,在那一大堆災荒難民的資訊中,還有好幾起地方農民武裝起義。

她忍不住閉上眼睛,揉了揉太陽穴。

如果是之前的皇帝,或是自己曾經在歷史書看到的農民起義,基本上都是苛捐雜稅太重讓百姓過不下去才官逼民反。

而這幾年,江一舟是清楚的,新帝登基後首先就把賦稅降了下來。

一方面自然是為了安撫民心,另一方面則是良種逐漸推廣開來,畝產提高,就算是賦稅比例降了,但朝廷收上來的糧食不會少。

現實卻並不容樂觀。

地方氏族把持絕大部分土地,同時也幾乎掌控了地方財政。

他們一方面對抗朝廷新的稅收並掠奪農民的土地,另一方面煽動失地農民衝擊官府。

這些小股的暴動很快鎮壓下去,如此,地方氏族不僅順理成章把殘餘的人變成自己的奴隸,把土地變成自己的,同時還讓地方官府不得不仰仗他們。

所以,對於地方大族而言,管的你上面的皇帝是誰,朝廷頒佈的政策如何,在地方上,都必須他們說了算。

此刻,江一舟心中升起的淡淡悲哀是,那些被世家大族煽動起來的被當做炮灰的普通人,被別人當槍使,被別人吃幹抹盡,最後屍骨無存。

究竟怎麼才能改變這種愚昧和目光短淺呢?

之前她以為發行田莊月報,每個月一次,把田莊以及各地方發生的事情傳播出去,讓所有人都知道這個世界發生了什麼。

但事實上,這些報紙發行出去後,仍舊被地方氏族和掌握了文字的人控制。

就算江一舟請人專門去茶館講書,也不是普通人能進得去茶館的。

最後的結果仍舊是,底層的人依舊被困在資訊繭房中。

所以,自己該如何打破眼下困局?

識字……

對了,這些人之所以被壓榨,被困資訊繭房,便是因為他們本身不識字。

這個時代讀書的代價太高:對於窮苦人家而言,沒有誰是閒人,但凡能扛得動鋤頭就要開始幹活。

而讀書的話就意味著不僅不會幹活,還要額外交一大筆束脩。

除了不能幹活,束脩之外,還有最大一筆開銷:筆墨紙硯。

這個時代筆墨紙硯太貴了,很多窮人一輩子都沒見過文房四寶啥樣,更何況讓他們讀書識字了。

這些東西都是權貴和富人壟斷,他們掌握了資源,掌握了文字和資訊…然後再反過來奴隸也壓榨底層的人,如此惡性迴圈。

當到達一個臨界點後,底層的便只有透過揭竿起義。

只不過,在江一舟看來,這所謂的揭竿起義,名義上是底層人反抗壓迫反抗剝削,實際上仍舊是被中層的人利用,裹挾著真正一無所有的人,成為他們的炮灰。

就算她知道的自己本體世界的幾個農民起義的歷史,實際的領頭者並非一窮二白目不識丁。

所以,這一切的癥結在於普羅大眾不識字,沒文化。

若是讓所有人…至少大部分人都能識字的話,這個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嗎?!

然後,江一舟腦中靈光一閃——書院。

既然自己連報紙都發行了,在每個田莊附近建立一個書院應該也能行。

而且,她原本的計劃也是要給所有在自己田莊做工的人脫盲。

畢竟自己的田莊不管是種植還是進作坊,都需要一定技能。

比如什麼季節種植什麼作物,如何種植,如何育苗,土質鑑別,漚肥,除蟲,灌溉,這些都需要一定經驗。

在傳授給他們這些經驗的時候,就需要培訓。

特別是進工坊做工的,更需要懂得操作規範……

反正都是培訓,那就把書院分成中高低三個班,還可以從中選拔人才,為田莊服務。

之前田莊內的書院都是針對田莊內部人員,現在是面向所有人招生,所以必須得到官府認可才行。

思及此,江一舟當即跟新帝休書一封,從秘密渠道送上去。

…………

這段時間,剛剛回到皇宮沒多久的新帝也被各地此起彼伏的起義弄得焦頭爛額。

恰時,一封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