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出,將人的思緒拉進其中,掙不開逃不脫,只能沉淪。
但這首歌最經典的,最悅耳的,還是副歌部分。
當“從前初識這世間”等詞一出,連狗都傷感。
這是在某個評論上,網友對這首歌的評價。
李波以一種敘事演唱方式,將一幅關於少年,關於青春的畫卷,在人們眼前緩緩開啟。
所有人都聽得痴了。
如果說猴子和小狐狸的舞臺,給人的是火熱的溫泉,能洗滌一身的疲憊;那李波新歌的出現,就是洗滌人心。
故事好講,青春難留。
懷念,永遠是人與生俱來的野望,正因不能實現,才會如此想要回到過去,重拾過去歲月。
可歲月從不以人的意志,得到轉移,感傷便油然而生。
畢業神曲的評價,因短影片的傳播,被大眾所熟知。
在這一刻的舞臺,李波的演唱下,綻放出有別於其它所有歌曲的清新的迷人風彩。
“這首歌……絕了。不愧是李波,李波出名,必屬精品,並非無的放矢。”裘尺眼神複雜的看著舞臺,嘴中發出一聲輕嘆。
原本神曲當道的內魚,李波的出現,仿若劃過天空的一道綺麗彩虹。人們這時才發現,原來歌還能這麼寫。
受衝擊最大的,還得屬裘尺這一類的音樂人。
比普通觀眾更懂音樂,也比觀眾更懂這背後的精彩。
痛並快樂著,說的正是此時裘尺內心的感受。
聽到好歌而快樂,不可追求卻成了心中的痛。
苦與樂,誰受誰知。
王清華搖頭,附和著道:“是啊,看著李波,才發現世界原來還有另一種色彩,另一個角度去看待。”
“每次聽到他的歌,我都會想,這世上為何會有如此全才的人。”
“不管是民謠,還是情歌,亦或是搖滾,都彷彿難不到他似的。”
“還好,是我兄弟。”這最後一句說出後,王清華笑得格外地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