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第82講

諸迦葉波並婆羅門:兄弟三人,老大帶領五百人,老二帶領三百人,老三帶領二百人,兄弟三個都是拜火教。佛當年首先度化的是老大,是以借宿的理由來到他的修行處,佛說:「我可否在這裡借宿一晚?」那個老大很狂妄啊,就故意逗佛:「倒是有個地方,可是那裡不能住啊!」佛講:「怎麼不能住啊?」「那裡有條火龍,你去了以後它會把你吃掉。」佛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就講:「那就去試一試嘛。」到了第二天早晨,他看到佛居然還在那呼呼大睡,就把他叫醒,問佛那條火龍哪去了,結果已經在佛的缽裡了,並且皈依了佛陀。後來又經過二十幾個回合,最後老大終於心服口服地帶領五百弟子皈依佛陀,老二、老三共帶領五百弟子隨後也加入僧團。

勤心役身:外道修行非常刻苦,非常認真,一絲不苟。甚至有的人用一層鐵皮做的圍裙圍著自己的身體,他就坐在那裡,你動了他們就屬於觸犯了刑律,誰也不準干擾他們的清淨心。事火崇水:實際上除了事火崇水,還包括前面的事風崇土,把地、水、火、風這種無情物作為指導修行的因地心。

求出生死:以生滅之心來求不生滅之果,佛講無有是處。泥巴瓦塊不會幫助你出生死,但是外道認為修行只要把心定一處,總會有一定的果報,那就是成神啊、仙啊這一類的眾生。成其伴侶:因為迦葉波這些外道在前,而修行人進入識陰區宇在後,佛唯恐這個領域他們不懂,舉出了那些外道修行,以其來震醒修行人。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把佛知佛見亡失了,成就了邪知邪見。

是名第五計著崇事:「計」就是「著」,「計著」就是頑固地執著於某事物。「崇事」,以外道法門為真理、為崇高的事業,以最殊勝的心力來做這些事情。迷心從物:誤以為心由物生。本來在因緣法裡來講,是物由心生,這裡好了,變成心由物生了,是不是搞顛倒了?立妄求因:以妄想邪知見來作為因地心。求妄冀果:以地、水、火、風這種無情物作為因地心,作為成佛的真本、真因,能不能成就佛菩薩的果位啊?他能成就那種鬼王、神王的果位,他也把它妄計為這就是成佛了生死。

違遠圓通,背涅盤城,生顛化種:圓通法門是從本性而言,世界上的萬法皆唯一念之所變現,從根本上而言沒有誰不是誰。但是眾生在迷惑顛倒中,並不能使這個菩提心起妙用。那麼他這個「圓通」呢,他認為在煩惱習氣中,萬法都能圓通圓融圓滿,這個是不可能的。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是人則墮歸無歸執,無想天中諸舜若多,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六圓虛無心,成空亡果。違遠圓通,背涅盤城,生斷滅種。

這段經文是開示行者進入識陰區宇所出現的第六種邪知邪見,「歸無歸執」。這種邪知邪見是非歸計歸,執著於圓明,把圓明講得過頭。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重複經文解釋同上。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修行人破除了前四陰,進入了一精之明這個大光明之流,再也沒有粗濁的色陰、受陰、想陰那種煩惱習氣,由於太執著於這個「明中虛」,也會物極必反,怎麼反呢?非滅群化,以永滅依為所歸依:「非」和「滅」是一個意思,就是滅除了。「群化」,是以我們心化出來的六根、六塵、六識乃至行陰這種微細的生滅之相。前面四陰都滅掉了,他把這個識陰區宇當成「永滅依」。「為所歸依」,把這識陰區宇作為自己的歸宿。這裡「為所歸依」呢,一般是在四空天做文章。

生勝解者。是人則墮歸無歸執:這種狂慧就是非歸計歸。虛空不是真空,不是我們的所歸之處,它仍然在凡塵。無想天中諸舜若多,成其伴侶:「無想天」應該改為四空天。無想天屬於四禪境界,屬於色界,他有色身;虛空神沒有色身,一定是在四空天中。

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把虛空當成真空,把化城當成寶所。佛在許多經中往往以虛空比喻為真空,為什麼呢?真空無形無相,虛空與其它有形有相的萬法相比,是不是最適合來比喻真空?但其實虛空也還是有形相,是空曠通達之相,而真空的那種無相我們感覺不到,只有用智慧才能觀照到。「亡失知見」,他的心被境界所轉,為什麼?因為那種明中虛非常誘惑人,陶醉人,所以佛講,禪天之樂是欲界男女生活快樂的一萬倍,四空天的那種禪定又是四禪天禪定快樂的多少多少倍。

是名第六圓虛無心,成空亡果:「圓虛無心」就是一種斷滅性,很虛妄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