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飛起來了,但是由於自己情執很重,到最後又會掉下來,這樣掉下來就更加苦,還是墮在這個苦海里。「漂淪諸事」,輕者飄,重者淪。輕者腦袋可以漏在外面,重者連腦袋都悶在裡面。始終都是驚慌失魄,這都是因為他在因中以恐嚇、欺騙等種種手段,使別人傷心、恐懼,所以如今都報在他自己身上。有其因必有其果。
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欺誑,同名劫殺:以欺騙人、恐嚇人的手段從中漁利,就跟搶劫、殺人一樣的罪過。菩薩見誑,如踐蛇虺:「蛇虺(hui)」是毒蛇,菩薩在檢點自己時,把欺誑的習氣看成毒蛇一樣。
七者,怨習交嫌,發於銜恨。如是故有飛石、投礫、匣貯、車檻、甕盛、囊撲,如陰毒人,懷抱畜惡。二習相吞,故有投擲、擒捉、擊射、拋撮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怨家,名違害鬼。菩薩見怨,如飲鴆酒。
七者,怨習交嫌,發於銜恨:這是第七種習氣,「怨習」,就是受到別人傷害,而記恨在心,想報復又沒有能力,所以一直耿耿於懷,伺機報復。「交嫌」,本來就有好記恨這種習氣,再加上在當生遇到的這些事情,這個怨習又現行。所以種習與現習互相作用,這個怨恨心就更重。「發於銜恨」,成就了受到別人欺騙和傷害的時候,那種懷恨在心、想要報復的心理。
如是故有飛石、投礫、匣貯、車檻、甕盛、囊撲,如陰毒人,懷抱畜惡:這是提前顯現地獄的境界,是在人快要斷氣之前。「飛石、投礫」,這是恨不得遠遠地用石頭投擲。「礫」是小石頭,「石」是大石頭。「匣貯、車檻」,在心裡想要報復又報復不了,憋得很難受,就像被囚在牢籠裡一樣。「甕盛」,是古時候一種殘酷的刑具,有個成語叫請君入甕。「囊撲」,是秦始皇時代的一種酷刑,把一個人捆得緊緊的,然後裝在袋子裡從很高的地方把他扔下去摔死,或者用棍子再把他打死。這種情況實際上就是因為受到別人傷害而懷恨在心的人,當時想要報復又報復不了,所以心裡很痛苦而遭致的惡果。
按照道理,一般受到別人傷害的人,他這種冤屈大家還都能同情,可你同情也沒有用,他也一樣要受報應。因為他用什麼樣的心就要受什麼樣的報應。比如夫妻之間一方被另一方拋棄了,本來被拋棄了就放下嘛,反而又因此生起病來,這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這是不是賠本兒的買賣呀?那怎麼辦呢?來學佛,把傷害你的人當佛菩薩一樣供養、恭敬。不是因為這樣你還不能入佛門呢,你說要不要感恩啊?那是大善知識。如果你去懷恨他的話,那對不起,今生今世要得大病,來生來世還要受報應。你說值不值啊?
「如陰毒人」,「陰」就是放在心裡,但不管你有理沒有理,只要有想報復的心是不是就是毒心啊?「懷抱畜惡」,把惡放在心裡,既傷害自己今生今世的健康和長壽,來世也要受果報。世間人這個善良的心態往往對這些人都是同情:「哎呀,受這麼大的苦啊,還氣出這麼多病來……」你不要去可憐他,因為他那個氣帶有報復心,不過講來講去,也應該可憐這些人,要好好開導他們,讓他們從根本上明理。
二習相吞,故有投擲、擒捉、擊射、拋撮諸事:「二習相吞」,要報復的心是不是要把人吃掉啊?種習與現習共同作用,一直延續到來生來世。「擲」,是用麻袋裝好以後扔石塊砸他;「擒」,是用囚車把他關起來;「捉」,把他捆起來;「擊」,用棍棒打或石頭砸;「射」,用箭射;「拋」,就是前面放在麻袋裡然後往上拋;「撮」,不讓他自在,手也捆,腳也捆。這裡已經是業果成就,要在地獄裡受苦了。
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怨家,名違害鬼:諸佛開示說明這種怨習的情況,這種怨恨心就跟違害鬼一樣,違害鬼專門害人。菩薩見怨,如飲鴆酒:「鴆酒」就是一種毒酒,人飲了這個酒當下就會死亡。所以菩薩把這種怨恨心的習氣看成是毒酒,千萬不能飲,要放下。
八者,見習交明,如薩迦耶、見戒禁取,邪悟諸業,發於違拒,出生相反。如是故有王使主吏,證執文籍,如行路人,來往相見。二習相交,故有勘問、權詐、考訊、推鞫、察訪、披究、照明,善惡童子手執文簿,辭辯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惡見,同名見坑。菩薩見諸虛妄遍執,如入毒壑。
八者,見習交明,如薩迦耶、見戒禁取,邪悟諸業,發於違拒,出生相反:第八個習氣是「見習」。「見習」,就是那種自以為是、強詞奪理、以牛羊眼、下劣心看待一切好人、好事的這種習氣。這種人也叫常有理,不管你講什麼話,他都跟你對著來,他沒有是非原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