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講

識到動的是客,不是主;動的是塵,不是虛空。也就是說在我們無始以來把塵、把客當成了虛空,當成了主人。這是比喻我們把這個能動、生滅的肉團身、這個妄想心當成了真,這是我執——阿羅漢破此我執證得人我空;把我們所面對的周邊環境——在生住異滅變化的環境,當成了真正的天地,這是一種法執——通教破此法執證得法我空。

實際上,用通教、別教的分別法,講出一個如如不動的真心,這是幫助一切著相的眾生破除我執、破除法執,回到我們的自性。這也是諸佛教人的一個手段。《楞嚴經》是透過權實並重,藏、通、別、圓這四個次第圓融起來,把我們引導到圓頓大法。

那麼,講禪宗的同修就執著在這裡——佛講的,你怎麼可以以身為境呢?怎麼可以以環境為境呢?他不懂得這仍然是佛的方便說,是通教次第,是不了義大乘,是權教大乘。圓教講,真正明心見性了,這個肉團身是不是我?山河大地是不是我?

往往有人講《楞嚴經》悲劇就在這裡,或者講到這裡以後,後面沒有辦法了,要哭了。哎呀,怎麼一會兒是這樣,一會兒是那樣,他沒有辦法了。你如果後面九卷沒有把握,你前面第一卷講的就全部是錯誤的,你那是依文解義了;你如果講前面第一卷有把握的話,後面九卷你全部講對了,全部能講,就是這個道理。三藏十二部經你把一個字真正搞懂了,三藏十二部經就全部懂了;你一個字不懂,哪怕一點、一撇、一捺、一劃不懂,你三藏十二部經統統不懂,講出來的都是錯的。

修行人沒有明師指導,是不能成就的。佛法裡依法不依人,我們要用各種辦法,把「如來藏」的道理滲透到每一塊佛土。受持《法華經》《楞嚴經》的同修,肩上擔子非常重。我們始終要發這個心,要度化天地萬法一切眾生。誰把這個心發得真實,誰得大受用。

「云何汝今,以動為身」,以這個生死的肉身為我。「以動為境」,以外部生住異滅的種種環境——天、人、鬼、畜、風、雲、雨、霧等等,當成是他。這就是法執。「從始洎終,念念生滅」,生生世世從生到死都在這麼樣執著。「遺失真性」,眾生認妄為真,便是遺失真性,其實遺而非遺。這個「真性」就是不動的見性。比如說,我在這講「一二三四五」,在頭腦想之前存在的那個「一二三四五」,在這裡方便說為「真性」。只知道往前面開口講話、張耳聽話,卻不知道里面能講、能聽那個無形無相的真心,一切皆是由它變現出來的。

「顛倒行事」,明明一切的萬法都是我,我們卻認為萬法中只有這個肉團身是我,其他都是別人,然後造種種分別妄想,行種種惡業,是不是「顛倒行事」?並不是說吃飯、走路就是顛倒;問題是看你把吃飯看成是什麼。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以後再吃飯、再走路,顛倒不顛倒?明白這個道理以後,還照樣地念佛、拜佛——你念的是自性佛、拜的是自性佛。

所以同樣唸佛、同樣拜佛,天地之別啊!沒有明心見性的人,天天唸佛,天天在罵佛;天天拜佛,天天在打佛。有人以為這是講笑話。這可不是笑話。沒有明心見性,你念「阿彌陀佛」,你是把他當成一個鬼王,當成一個神仙,當成一個救世主,當成一個英雄好漢,那是不是罵佛?是不是誹謗佛?那是阿彌陀佛嗎?沒有明心見性的人,拜佛的時候跪在拜墊上——有沒有哪一個捧著這個拜墊:「拜墊啊!我的佛啊!」他會不會這樣?「你是一塊木頭、是塊布,我要靠你來拜佛。」他把頭頂上的那個泥巴當成佛,把腳下的木頭板子當成什麼了?當成是無情。這是不是打佛?你跪的那個拜墊是不是佛?你說,「那我不跪拜墊,我跪在地上。」那地是不是佛?你真正知道什麼是佛的話,沒有你拜佛的地方,到處都是佛。早晚功課本前面你注意看,有一段小文字:要拜虛空佛、拜法界佛才有功德;拜佛堂上的雕像,用心不對還有罪過。你懂得虛空也是佛,泥巴瓦塊也是佛,牛馬豬羊都是佛,這叫拜佛。

「性心失真」,「性心」和「心性」,注意,這兩個字在佛經裡經常出現。提醒各位,這兩個字其實是一個意思。那麼兩個字同時出現的時候來講,我們可以把它來分別解釋一下。「性」表體,「心」表用;或者「心」表體,「性」表用,通用的。如果這兩個字只出現一個,就按照體和用這兩個法理來解釋。

也就是把我們的本來面目忘記了,把這個假人當成真的;把無量的智慧德能忘記了,而把能吃、能睡、能喝、能賺錢、能走路的當成是我了。現代科學都知道,人的潛能真正開發出還不到千分之四,其實還不到無量分之一。為什麼?我們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