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第40講

富樓那!又汝問言:地水火風本性圓融,周遍法界,疑水火性,不相陵滅。又徵虛空及諸大地俱遍法界,不合相容。

藏性不變隨緣,隨緣不變。富樓那對佛所講的七大本性圓融周遍法界懷疑。最典型的就是,他認為水火不相容,怎麼可能圓融?他不懂得水本身就是火,火本身就是水;不懂得這個茶杯當下就是水和火,他用凡夫的那種粗濁的心態在執相。比如虛空和大地,一個是空,一個是礙,互相對立。

富樓那!譬如虛空,體非群相,而不拒彼諸相發揮。

這個法司空見慣。虛空那麼大,它有沒有講鮮花可以來,牛屎靠邊?它不拒絕任何萬法萬相的自在發揮。在這裡,以虛空比喻我們的真空。虛空是不是隨緣變現的?前面講的,從這個牆上挖一塊土出來看到洞了,沒挖之前那個洞在不在啊?(在)。所以佛常常以虛空來比喻真空,就叫我們悟。

我們真心就是一個念,可以現虛空,可以現高山大海,可以現天、現人、現鬼。那我現在坐在這裡這麼大的體積,當下是不是虛空?(是)。百年以後,這個身體化掉了,虛空有沒有因此增加一個立方米?沒有。虛空之相當下就是真空之性,性相不二。由於佛前面已經講了,「性空真覺,性覺真空」,虛空之性就是真空,真空之相就是虛空,當下是一個東西。

有人講《楞嚴經》是天書,我們不要被嚇住了。你講它是天,我當下就是天;你要講我是人的話,那好,《楞嚴經》當下就是人。這就是迷與悟的問題。我遇到什麼就是什麼。為什麼?《楞嚴經》是佛,我就是佛。因為我原來本來就是佛啊。以原來的佛來讀現在的佛,能不能讀懂啊?一讀就懂。迷人遇悟人當下就是悟人,凡夫遇佛法當下就是佛法,是不是這個道理?太親切了。

所以者何?富樓那!彼太虛空,日照則明,雲屯則暗,風搖則動,霽澄則清,氣凝則濁,土積成霾,水澄成映。

彼太虛空:這是舉例說明虛空不拒群相發揮,以此來比喻真心本來面目隨緣變現。

日照則明:注意,光明並不是太陽生出來的,是隨著日出而顯現光明。鬼的同分妄見就是隨著太陽出來顯現出黑暗。雲屯則暗:雖然是在白天,如果濃雲濃霧能不能看到太陽?

風搖則動:起風了,樹木花草就在動。六祖慧能怎麼講的?仁者心動。霽澄則清:「霽澄」,是雨過天晴那一剎那,一切都很清新。氣凝則濁:「氣凝」,是指大霧,天地渾濁。土積成霾:塵土飛揚,形成暫時的空氣混濁。水澄成映:清水能把河岸上的樹木花草倒映出來。

以上的明相、暗相、動相、清相、濁相、霾相、映相,都是隨著種種因緣而顯現。那種種因緣是不是也是我們的心顯現的?而隨緣變現無非是由同分妄見與別業妄見所決定。

於意云何?如是殊方諸有為相,為因彼生?為復空有?

對於眼前的境界佛又提出發問。

如是殊方:如是有差別的方方面面。十法界是不是千差萬別呢?「殊」,就是差殊、分別對待這種現相。「方」,是方方面面。諸有為相:是一切生住異滅之相。

為因彼生:這些現象是不是由他生的?他生包括個別生及因緣和合生。為復空有:還是由虛空而生?

若彼所生,富樓那!且日照時,既是日明,十方世界同為日色,云何空中更見圓日?

若彼所生:這個「彼生」,舉陽光為例。實際上太陽在這裡呢,已經代表了風動、雲暗、霽清、氣濁、土霾、水映。把這個問題搞明白了,其它「亦復如是」。

且日照時,既是日明,十方世界同為日色,云何空中更見圓日:如果是太陽生明的話,那麼整個十方世界就是一個明亮,其它什麼都沒有。既然就是個明亮,為何「空中更見圓日」?應該看不到太陽啊。又如媽媽生兒子,怎麼可能母子永遠同在啊?

若是空明,空應自照,云何中宵雲霧之時不生光耀?當知是明,非日非空,不異空日。觀相元妄,無可指陳,猶邀空華,結為空果,云何詰其相陵滅義?觀性元真,唯妙覺明,妙覺明心,先非水火,云何復問不相容者?真妙覺明,亦復如是!

若是空明,空應自照:如果這個光明是虛空生出來的,那與太陽就沒有關係了。云何中宵雲霧之時不生光耀:同時既然是空生的話,空性是永恆的,它應該始終是亮的,它怎麼到了晚上又變暗了呢?

當知是明,非日非空,不異空日:這個光明既不是太陽生的,也不是虛空生的。但是離開了太陽,離開了虛空,有沒有光明啊?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