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第41講吓

汝與眾生亦復如是:富樓那等法會大眾與一切眾生,也是這個道理。你們都是如來藏性,但是遇不到一心三藏這個正法、這個妙指,就不能顯發你們的真實智慧。寶覺真心各各圓滿:所有人都共一個寶覺真心。你用也是白用,不用也是白不用。在佛不增一絲一毫,在凡不減一絲一毫。

如我按指,海印發光;汝暫舉心,塵勞先起:以彈琴比喻動心起念。海印三昧是佛一個比喻。大海澄清的時候是不是可以倒映萬法萬相?在很渾的水裡能不能現出月亮啊?顯不出來。因為佛已經明心見性,破除了煩惱習氣,所以佛的心裡是清水。凡夫一動心,一起念,就有塵勞煩惱。為什麼?他把自己與一切的萬法對立起來了。

我們在心情好的時候看一些東西是不是感到很光明、很可愛啊?生煩惱的時候看一切都不順眼,病人氣多。老師同樣在這裡說法,對一個一心追求真理、一心要了生脫死的人呢,他恨不得老師把他罰在這裡,打他、罵他。對那些我執很重、名利心很重、逆反心理很強的人,他一聽以後——哎呀,師父是不是又在指桑罵槐?又在說我了?他是不是「塵勞先起」啊?

修行人貴在用心。我們為了了生脫死,弘揚正法,連自己生命都不要。人上一百,形形色色,總有個乾乾礙礙。這正是成就自己的大好時候。每一個人都修好自己的心,互相幫助、互相關愛。現在常住聽經,自己吃不好、睡不好、用不好,首先都要想想別人。好好檢點自己塵勞起了沒有?你想不想成就?

由不勤求無上覺道,愛念小乘,得少為足:「由不勤求」就是不去追求真理。「無上覺道」就是《法華經》《楞嚴經》一心三藏的道理。「愛念小乘」,什麼小乘啊?我會念佛、我會拜佛、我會拜懺、我會持戒……這都是有形有相的小法。「得少為足」,你只能得一點人天福報啊,就是升到二十八層天,就是做阿羅漢,都是個「少」。

富樓那言:我與如來寶覺圓明,真妙淨心,無二圓滿。而我昔遭無始妄想,久在輪迴。今得聖乘,猶未究竟。世尊!諸妄一切圓滅,獨妙真常。敢問如來,一切眾生何因有妄,自蔽妙明,受此淪溺?

我與如來寶覺圓明,真妙淨心,無二圓滿:對了,他已經明白這個道理,他和佛是一個心。這裡的「寶覺圓明」是特指一心三藏,是三個如來藏圓為一個心。「真妙淨心」仍然是指一心三藏。說法不同,怎麼樣講都是個一心三藏。「真」,就真在如來藏為總,萬法為別,互為總別,都是一個;「妙」,就妙在這個一當下就是無量,無量當下就是一。明明的十法界萬法就是當下一個念。「淨」在哪裡呢?心外無法,法外無心。「無二圓滿」就是不二法門。

而我昔遭無始妄想,久在輪迴。今得聖乘,猶未究竟:「遭」是遇到,貶義詞,一般是遇到災難。無始妄想就是講無明,這一切的迷惑顛倒對我們來講就是最大的災難。「久在輪迴」,輪迴也是真心本來面目的特徵。僅僅是我們感到這種輪迴不自在而已,所以我們想回到大光明藏。只是我們要把住機遇,抓住當下。「今得聖乘」,我現在蒙佛開示了三個如來藏的道理。「猶未究竟」,我還不是徹底明白,所以下面還要向佛請法。

諸妄一切圓滅,獨妙真常:「諸妄」,有妄惑、妄業、妄報。妄惑就是種種的邪知邪見。妄業包括意業、口業、身業。妄報也叫三障,我們不是常講「願消三障諸煩惱」嗎?三障就是惑障、業障、報障,是求解脫的三大障礙。「圓滅」,第一是全部滅,第二是滅而未滅。佛滅一切妄而證涅盤,對不對?那妄到底能不能滅?不能滅。那麼我們身上的這些惑障是不是佛的惑障啊?都是他的。但他在解脫位不受牽連。那麼佛的解脫是不是我們的解脫啊?(是)。因為我們煩惱習氣還沒有破除,所以得不到受用。「獨妙真常」,方便說為釋迦佛,你獨自得到了真理的解脫。

敢問如來,一切眾生何因有妄,自蔽妙明,受此淪溺:妄沒有因,妄哪有因呢?根本無明之因,並沒有一個無明跟它生無明,妄和真是一個東西。他還在查「何因有妄」?在妄找因,是不是在心外求法呀?你這個妄當下就是真,所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自蔽妙明」,他把妙明和妄分成是兩個問題,其實這兩個東西是不二法門。「輪溺」就是輪迴。

佛告富樓那:汝雖除疑,餘惑未盡。

也就是說富樓那的見道還不夠真實,有點似是而非。只知道有迷惑有妙明,卻不知道迷惑、妙明當下是你自己一個念。

吾以世間,現前諸事,今復問汝。汝豈不聞,室羅城中,演若達多?忽於晨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