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的主要任務就是讓老百姓收心、恢復生產。
以前若干年這裡的老百姓都沒有正兒八經的種過地,所以吃了上頓沒下頓。
現在就是要培養他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習慣。
只要地裡種上糧食,不管收成如何,政府一分錢的稅都不收都是你的。
還有人來指導老百姓種地,有條件的地方還會有化肥運進來。
如果你的收成還不夠一家人吃飯的,政府還會救濟,絕不會讓你餓著。
這也是釜底抽薪的辦法。
民以食為天,老百姓誰不願意過安穩日子呀,有了吃的,有了家,大家漸漸的安頓下來。
人心安定了,社會也就穩了。
吳波對皇上的治國之策是無比佩服,這塊從來都沒有平穩過的土地竟然真的見安定下來了。
他也知道,皇帝並沒有殺雞取卵,這麼長時間,不僅軍費物資是國內供應的,光是往這裡運的救濟物資就是海量的。
他也真正認識到,跟著這樣的皇上才有好日子過。
如果不是這樣,就算把英國人趕出去,原來的政府還是會把國家管理成一團散沙,早晚還是要被人家侵略。
被消滅了兩萬人,英國人有些明白過味來的。
他們覺得可能是中國軍隊來了,才去找恭親王交涉,恭親王一頓瞎扯淡就把他們打發了。
中國人愣不承認,他們也沒有辦法,他們心裡也盼著中國人說的是真話。
他們又派了一萬英軍和三萬印軍想收復密支那。
羅士信在密支那南邊,臘戍北面給他們擺了一個口袋陣,把來勢洶洶的四萬英印聯軍給裝了進來。
他們往外衝就用機槍突突,不衝就圍著,反正你們帶的給養有限,早晚有吃完的一天。
皇上不著急,羅士信也就省下些炮彈支援皇上打倭瓜。
把他們圍了二十多天,英印聯軍彈盡糧絕,最後殺駱駝和戰馬充飢。
羅士信天天讓高音喇叭喊話,敦促他們投降。
到最後英印聯軍實在堅持不住了,只好投降,這一仗俘虜三萬多人。
訊息傳到印度,印度總督戴維斯男爵明白了,這樣的火力,這樣的裝備絕對不是被打散的緬甸軍隊能擁有的。
不是緬甸人,更不可能是暹羅人來幫助緬甸人,因為他們自古以來就是冤家。
用排除法最後一算,只能是中國,百分之百的可以確定中國人出兵了。
戴維斯趕緊把自己的推論報告給女王陛下。
訊息一來一回就要兩個多月,等女王的旨意來到,戴維斯趕緊找找中國說理。
“我們出兵了?誰說的,不可能的!”
中國的外交部這樣回答。
中國不承認,讓英國人提供證據!
這不是難為人嗎,又沒有抓到中國俘虜,人家不承認怎麼辦?
雙方打起了嘴巴官司,瞪著眼說瞎話誰不會呀,時間就這樣一天天的過去了。
雖然中國人不承認,英國人再也不敢往被北打,他們怕被消滅。
奇怪的是,羅士信也沒有在往南攻擊,他停下來練兵了。
現在的二十萬部隊裡大多數都是新兵,羅士信在當地又徵募了十五萬部隊,更是新兵,必須對他們加緊訓練。
你不來我就訓練,你來了我就打,這算實戰練兵,一點都不耽誤事!
弄的英國人很尷尬,打就敗,不打也不是這麼回事呀!
我們沒有敗,總不能自己蔫蔫的自己撤兵回去吧?
羅士信考慮了將士們的請求,給皇上發了電報,請示怎麼辦。
伊寧回電,如果有把握按既定計劃開始攻擊。
把握能沒有嗎,都準備了一年了,物資充足,戰士們請戰心切,士氣可用。
羅士信和吳文鎔和吳波商量以後,決定按照早就制定好的計劃。
留下五萬新軍和五萬緬甸軍隊防守緬甸和印度之間的邊境線,以免被英國軍隊殺進來被抄了後路。
另外十五萬新軍和十萬緬甸部隊分為分東、中、西三路往南進攻。
東路軍先打臘戍,收復臘戍以後沿著撣邦高原一路往南殺。
西路軍先收復哈卡,然後沿著若開山脈往南平推過去。
東路軍五萬人,把臘戍包圍以後就是一頓炮擊。
敵軍哪裡見過這種威力的炮火,他們抵擋不住,直接潰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