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微微蹙眉,面露懷疑,這場面怎麼感覺有點眼熟呢?
因燕綏調任北軍護軍,剛升遷一級,成為新晉東宮宿衛統領的藏海:……能不眼熟嗎?當年殿下選親衛隊長,就是用的這個法子,讓他們出列自薦!
貴女們面面相覷,都不知該如何是好。但有一位,在略作思索後,果斷站了出來。
劉據認得,是平曲侯周建德的女兒,喚作周宜君,也算他的師妹。這幾年每逢馬球狩獵等賽事,成績也是相當突出的。
有她帶頭,數息後,又有兩位貴女上前。剩下的都有些猶豫,內心彷徨,想出列又諸多顧慮。待好容易下定決心,欲抬腳之時,劉據已經開口:“時間到了。”
他沒有事先表明時間,不代表沒有在心裡限定時間。這是告訴眾人,機會不是一直在等著你。有些時候需要點當斷則斷的果決,猶猶豫豫不可取。
五人出局,都低下頭,懊惱不已。
可剩下三人最終也只會有一人勝出。最先上前的周宜君顯然會讓劉據印象更深,更有優勢,想拉平優勢,需要些手段。
另外兩人垂眸,各自思量。
劉據又道:“看來你們都挺有自信,也很有勇氣。先說說,如何有這份膽量?”
兩人不願再失先機,爭先恐後回答:“太子既讓臣女自薦,不就是想看看臣女的膽量嗎?”
劉據微微點頭,不置可否,看向周宜君。
周宜君微微福身,不卑不亢:“回殿下,太子妃為儲君之妻,皇家宗婦,與旁人妻室不同,不但要幫助皇后協理後宮,還需配合殿下連通前朝。若連這點膽量都沒有,何堪為太子妃?”
這話一出,另外兩位貴女同時變色。
這回答說不上特別出彩,但比她們要強。再失一局,兩人盡皆蹙眉。
劉據卻仍舊未置可否,並沒有就此分出高低,保持一視同仁,繼續“面試”提問:“可是有自信、勇氣與膽量還不夠。
“孤更想知道,你們覺得自己在競選太子妃上都有哪些優勢。或者孤換個問法,孤為什麼要選你?”
另兩人愣住,下意識去看周宜君,但見其眉宇微蹙,面露思索。兩人心念百轉,最後還是決定先一步回答。
“殿下,臣女兩歲識字,三歲學文,幼習經史子集,通讀百家學說,無論是父親還是先生都說,臣女之才,勝過眾兄弟多矣,甚至勝過這世上諸多男子。”
“殿下,臣女自幼仰慕殿下,更崇尚殿下的格物之道,自七歲便研習此道,若能為太子妃,或可與殿下就此論道。”
“殿下,臣女還擅跑馬騎射,每年狩獵賽,不說比得過所有男子,至少也比得過一部分,在女子中更屬前列。”
“殿下,臣女每年馬球賽都可殺入決賽,更曾兩次奪冠。”
……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訴說著。無論文、武、格物、騎射、馬球,都圍繞劉據的特長與愛好。劉據頻頻點頭,眼中浮現欣賞之色,但興趣不大。
他看向周宜君:“孤記得你的騎射也很不錯,為何不說?”
“因為臣女在想殿下的問題。殿下問為何要選臣女,此問看似針對臣女,實則轉變一下,是在問殿下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太子妃。”
劉據眉宇微挑,沒有回應。
周宜君接著說:“學識好,騎射強,格物優,或許可以錦上添花,但不是殿下想要的根本。殿下是古今千萬年難得一遇的太子,您的眼裡看的是江山社稷,心中裝的是天下黎民。
“男女之愛,夫妻情趣,於你而言,或許重要,但永遠需排在諸多事情之後。你需要的太子妃,應當是如皇后那般。”
劉據坐直了身體,眸中明顯多了幾分興致:“繼續。”
“似皇后,在陛下大展宏圖時,可以讓陛下不被後宮瑣事煩擾,保他無後顧之憂;在陛下……”
周宜君停頓片刻,好像猶豫了一會兒,但最終決定按心意說完:“譬如前陣子,陛下身體抱恙,致使流言滿天,朝局動盪。
“皇后對內,能第一時間壓下後宮諸多揣測,令上至宮妃美人,下至內監僕婢,安分守己,各宮自覺自查,無一人生亂;
“對外,能配合殿下傳遞訊息,助殿下穩定局面,平復朝野不安。作為殿下之太子妃,也需要有這般的魄力與手段。”
劉據眸光盛放:“所以你覺得你有?”
周宜君搖頭:“臣女不敢與皇后相比,但臣女自十二歲便掌管家中庶務,內掌府中各處吃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