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陌看完廚房又來到院子右邊的廁所,這個廁所已經不能單純的被稱為廁所了,這個廁所也是被分為了裡外兩間,裡間是廁所,外間是洗漱間,因為原主的娘很愛乾淨,所以建房子的時候原主爹特地託關係找人批了條子,花大價錢去省城運回來了一車瓷磚,把裡外兩間的牆上地上都貼上了瓷磚。 從廁所門進來先看到的就是洗漱間,靠裡面牆邊,放著一個大木桶是原主一家平時泡澡用的,門邊放著洗臉架架子上放著一個搪瓷盆,是平常用來洗手的,臉盆架上的香皂盒裡還放著香皂,搭著專門用來擦手的白色毛巾。臉盆架旁邊靠門的地方有一口裝著水的大缸,同樣蓋著木頭蓋子上面只放了一個葫蘆瓢。臉盆架和大木桶的對面有一個櫃子,櫃子沒有按門跟後世的架子差不多,但比一般的架子寬不少,櫃子的最下面摞著兩摞搪瓷盆,每摞四個上面都做了記號,分別是四個人用來洗臉洗腳的盆子,架子中間的一層擺著四個人的搪瓷缸子裡面裝著各自牙刷和牙膏,架子最上面掛著各自的毛巾,每個人的毛巾顏色都是不一樣的,原主奶奶是紅色,原主爸爸是藍色,原主媽媽是紫色,原主是粉色,每個人都有兩條毛巾分開擦臉和擦腳。 洗漱間和廁所中間也裝有一扇門,開啟門就可以看見廁所裡用的也是城裡樓房才能用上的白瓷蹲坑,上面安裝了配套的水箱,下面鋪了管子直接通到了院子後門外的化糞池裡,每次上完廁所一拉水箱的繩,就可以衝的乾乾淨淨。而屋子的角落也同樣有一口大缸,大缸裡裝著水有,每次抽完廁所都要用缸裡的葫蘆瓢手動往水箱裡加水。雖然很費勁,但比直接衝要乾淨許多。蹲坑左邊有一個小凳子上面放著一打這個年代比較稀罕的衛生紙,蹲坑右邊放了一個桶,用來裝用過的衛生紙。 林陌逛完前院就來到了後院,和王建設家一樣在窗戶的下面有一大片的自留地的,同樣種著平常家裡吃的菜,白菜,蘿蔔也是佔大部分。不同的是林陌家的後院沒有豬圈而是有一口水井,水井的位置跟王建設家豬圈的位置是一樣的同樣在院子的左邊。 院子的右邊也是一個雞圈,同樣養了母雞,不過只有四隻。這些雞平常都是原主的奶奶張氏餵養,因為張氏的年紀已經很大了,所以大隊上已經不會強制性的要求上工,而且張氏一家雖說還住在村裡,可他們一家都是吃商品糧的,從不指望隊裡的公分過活。養雞下的蛋也都是留著自家吃,不需要拿到公社去換東西。 林陌在後院大致轉了一圈,就來到了靠水井這面前的側門處,推開門走到了隔壁的院子,是的,原主家隔壁的房子也是原主家的,額,雖然有些繞口但這個知青點對門的房子的確是原主家的,這是原主家的老房子,是原主奶奶的房子,原主爹長大的地方。 後來原主爹入伍兩年後,回來接原主奶奶去部隊隨軍,原主奶奶不願意去,原主爹林愛國只好聽原主奶奶張氏的話娶了原主的娘王桂蘭,本來原主奶奶讓原主娘跟著原主爹去隨軍,可原主娘不願意丟原主奶奶一個人,堅持留下來照顧原主奶奶。 原主爹感覺對不起原主奶奶和娘,就想把老房子推了蓋新房子讓二人住,可原主奶奶不同意,說這裡是她和小戰士(原主的爺爺)的家。原主爹沒辦法,只好又託關係又花錢,在這老房子的旁邊批了一塊新的宅基地,蓋了原主現在的家(青磚大瓦房)。 而這個老房子就留了下來,原主的奶奶天氣好的時候,偶爾還會回來住住,回憶一下她和小戰士的點點滴滴。 林陌從隔壁院子走進來直接來到的是這個房子的後院,這個房子的後院也是自留地,這個自留地就沒有種太多品種的蔬菜了,整塊自留地種的全是大白菜,這些大白菜是原主奶奶種來醃酸菜的,因為冬天基本上沒什麼菜吃,就是吃白菜蘿蔔土豆這些,所以原主家為了換換口味就種了挺多大白菜來積酸菜。 林陌繞過白菜地,來到了前院,不得不說,原主奶奶的這三間房保持的還挺好,三間土坯房從外面看居然比村裡多數人家的房子,看著都更乾淨整潔。院子的左邊依舊是一間偏房,但這間偏房外面還用木頭搭了一個棚子,林陌猜想這應該是用來放柴火的。 現在棚子裡是空的,走進這間偏房,林陌發現林陌堆著一些雜物,看來這應該是一個雜物間了,裡面靠屋子的牆邊放著一口大缸,和八個罈子,其中三個大罈子,兩個中號的罈子,剩下的都是小罈子。林陌猜想這些應該是用來積酸菜,做鹹菜的。另一面牆邊零零散散放著一些農具,有兩個看著還不錯大揹簍,兩個小揹簍,四個籃子兩個大兩個小,一把小鋤頭,一把有點破舊鐵鍬,一把帶豁口鐮刀,一個扁擔兩個水桶。你別看這些農具破,但現在的農家都是統一管理,有這些已經不錯了,令林陌欣喜的是她還在屋子的角落找到了一個煤油爐子,和一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