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81章 港城的第二個新年

當林陌終於完成了港城\"花之語\"品牌旗下所有服裝店、玉器店以及林氏集團相關事務之後,她發現自己已經在這座城市生活了將近一年。

望著港城街道上逐漸瀰漫起的濃濃年味和那張燈結綵、喜氣洋洋準備迎接龍年新春到來的熱鬧景象時,林陌不禁回憶起當初剛來這裡時的情景。

她清晰地記得林管家曾向她介紹說,港城人通常將這個節日稱作\"農曆新年\",以此與 1 月 1 日的元旦區分開來。

畢竟,作為一個東西方文化交融之地,港城依然保留著眾多源遠流長的傳統習俗,而春節期間更是各種慶祝活動異彩紛呈。

就拿\"年廿八,洗邋遢\"來說吧,起初林陌對這句話感到困惑不解。後來經過一番瞭解方才恍然大悟:原來在香港有這樣一個悠久的傳統,每逢歲末,家家戶戶都要搶在過年之前進行一場徹徹底底的大掃除,寓意著掃走過去一年裡所有的晦氣和黴運。

待到家中窗明几淨、一塵不染後,人們便會懸掛上新的裝飾物品,象徵著\"辭舊迎新\",期盼來年能有好運氣降臨。

除了進行家中的大規模清掃外,人們還需要保持身體的潔淨清爽,這包括沐浴、洗髮和理髮等方面。此時此刻,港城人通常會選擇使用柚子葉(又被稱為“碌柚葉”)來泡澡。

根據傳統習俗,在農曆新年到來之前,人們若能將自己以及家庭環境都打掃得乾乾淨淨,就可以驅除往昔的厄運,從而在接下來的一年裡迎來吉祥如意的好運氣!

接下來便是大年三十這天張貼揮春的時候了。所謂“揮春”,其實是粵語中的一種說法,它與內地所說的春聯比較相似,但兩者之間也存在一些顯著差異:春聯大多由完整的句子組成,且十分注重對仗和平仄的運用;然而,揮春則可能僅僅包含單個或少數幾個字詞,甚至可以是四個字的短語。

在港城這座城市,年三十的上午家家戶戶都要貼上揮春,因為這樣做寓意著好事成雙之意。而且,那些四字詞語形式的揮春尺寸恰到好處,既容易貼上,又顯得美觀大方。

常見的經典揮春有“恭喜發財”、“五福臨門”等,它們猶如璀璨星辰般閃耀在歲月長河之中。這些言簡意賅的祝福語,宛如靈動音符奏響於人間大地,不僅傳遞出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殷切向往,更如春風拂面般給新春佳節披上一層濃郁而祥和的喜慶外衣。

為了體會港城的這些傳統文化,林陌便跟著林管家一家一起忙活著,林家莊園過年的準備。

而忙碌的時間,永遠是過得飛快的,這不時間很快就再一次來到了,今年的除夕夜。在這個特殊時刻,其中最為重要的傳統莫過於闔家共賞團圓飯。

在港城眾多家庭中,有一種獨特美食備受青睞——盆菜。顧名思義,盆菜就是將各種各樣美味可口的食物盛裝在一個大盆子裡給客人享用,其中不乏海鮮、各類肉製品以及新鮮的蔬菜等等。這道菜餚寓意深遠,它象徵著一家人團圓美滿、和睦幸福。

作為華南地區的特色佳餚,盆菜承載著家族情感和文化傳承,與港城新界區的圍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每逢農曆新年,許多家庭便會齊聚一堂,共同品味這份溫馨美味。

林陌記得去年過年的時候,這個盆菜是李媽做的,由於林陌對美食的熱愛,所以去年的時候她就對這個盆菜很感興趣。

恰好她今年有空,便跟李媽說,她想嘗試的做一下這個盆菜試試。先是準備食材,其實這些食材的搭配和份量是可以隨意調配的,所以林陌就按個人喜好。

準備了她需要的食材:白切雞半隻,燒鵝一份,滷水鵝翅4只,燒肉一份,大蝦6只,鮮鮑魚12只,蠔幹5只,粉絲2扎,西蘭花半個,白蘿蔔一個,大白菜一個,粉葛一份,大蒜4條,姜一塊。

林陌的熟肉在買的時候就讓檔主幫忙切好小塊,鮮鮑魚洗淨切井字花,西蘭花掰成小朵,白蘿蔔和粉葛切小塊,大蒜切成段,薑切片,大蝦和蠔乾洗淨備用。

然後就是食材的處理時間,林陌將西蘭花焯水撈出瀝乾水份備用,大蝦焯水撈出瀝乾水份備用,蠔幹小火慢煎至兩面金黃盛出備用,煎過蠔乾的油鍋裡放薑片炒香,下鮑魚翻炒片刻,放一小塊冰糖,下雞汁豉油翻炒均勻,下一碗清水加鍋蓋煮沸後轉小火慢煮20分鐘左右。煮熟鮑魚後裝起備用。

最後就可以開始裝盆菜了,當然這個擺放順序也是有講究的,為擺放的順序是地下放蔬菜,面上放肉類和海鮮。最好用一個鍋口比較寬的砂鍋,這樣就可以最好呈現這個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