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諸葛亮謙遜地笑了笑。
答道:“陛下過獎了。”
“大漢能有今天,全靠陛下聖明,以及眾將士們的奮勇拼搏。”
“臣不過略盡綿薄之力罷了。”
劉備笑著搖了搖頭,對諸葛亮說:“丞相不必自謙。”
“你所做出的貢獻,朕與天下萬民皆心知肚明。”
“若無丞相相助,大漢何談復興?”
“若無丞相相助,我劉玄德,早就在新野被曹操所滅……”
“哪裡還有今天的成就?”
諸葛亮連忙躬身行禮,表示不敢當此讚譽。
劉備再次拍了拍諸葛亮的肩膀。
感慨道:“朕雖為天子,但若無你們這些忠臣良將的輔佐。”
“又怎能成就這一番偉業呢?”
諸葛亮微笑著回答:“陛下乃是漢室宗親,身負興復漢室的大任。”
“臣等願追隨陛下,為大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劉備點了點頭,眼中閃爍著淚光。
他知道,自己並非孤身一人。
身邊有著無數忠誠之士,願意與他並肩作戰,共同開創大漢的未來。
此時,大殿內的氛圍變得格外凝重。
群臣紛紛站起身來,向著劉備恭敬地行禮。
他們表示願意效忠於劉備,為大漢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鬥。
劉備激動得熱淚盈眶。
他回想起自己多年來的艱辛歷程,心中感慨萬分。
如今,他終於快要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了。
——匡扶漢室!
但他明白,這只是一個新的開始,還有更多的挑戰等待著他去面對。
劉備感激地看著群臣,真誠地說道:“多謝諸君。”
“有諸君相伴,大漢定能長治久安,繁榮昌盛!”
群臣齊聲高呼:“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備心中滿是喜悅。
他知道,在這群忠誠勇敢的臣子們的輔佐下。
大漢必將迎來更為輝煌的明天。
君臣相視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此時,音樂響起,舞姬們翩翩起舞,為宴會增添了幾分歡樂。
劉備微笑著向眾人舉杯,示意大家盡情享受這美好的時刻。
隨後,他轉頭看向諸葛亮,兩人眼神交匯,相視而笑。
他們彼此心領神會,無需言語就能明白對方的心意。
劉備輕聲對諸葛亮說:“孔明啊,這次遷都長安。”
“意義深遠!”
“雖然壓力和困難是在所難免的。”
“但我相信有你的輔佐,大漢定能再次崛起。”
諸葛亮感激涕零地點頭回應。
“陛下放心,亮必當竭盡全力,助陛下完成大業。”
兩人相鄰而坐,邊吃邊聊,話題自然轉到了國家大事上。
諸葛亮憂心忡忡地說:“陛下,如今我們雖已遷都長安。”
“但天下尚未平定,曹丕逃竄到幽州,若不早日剿滅,恐成大患。”
劉備微微點頭表示贊同:“丞相所言極是。”
“朕亦有此擔憂。”
“但如今東吳孫權已經逃至海外,對我們威脅不大,可以先集中精力對付曹丕。”
諸葛亮繼續分析道:“據探子回報,曹丕在幽州整頓兵馬,意圖反攻。”
“我們必須早做準備,以防萬一。”
劉備思考片刻後,堅定地說:“好,朕決定派子龍率領大軍北伐,征討曹丕。”
“同時,也要讓其他將軍們守住各地重要城池,確保後方安全。”
諸葛亮拱手稱讚:“陛下英明!”
“如此一來,既能消滅曹魏餘孽,又可鞏固大漢根基。”
劉備笑著點點頭:“希望此次北伐能夠一舉成功,徹底消除隱患。”
諸葛亮信心滿滿地回答:“有子龍等將軍們的英勇作戰。”
“加上陛下的英明決策,相信此戰必勝無疑。”
劉備感慨萬分地說:“有孔明相助,朕深感欣慰。”
“大漢的未來就靠我們共同努力了。”
諸葛亮起身恭敬地行禮:“亮願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以報陛下知遇之恩。”
劉備連忙扶起諸葛亮:“朕與卿同甘共苦,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