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會五人小組手中。
隨著軍事革命委員會的成立,諮議局被完全架空,南京進入了短暫的武人當政時期,而這段時間內,被楊洪森這五位搞的烏煙瘴氣。
清政府遺留下來的官辦企事業單位,經過委員會五人小組內部運作,被瓜分的一乾二淨。其中原金陵機器製造局被逼關破,後經委員會內部運作,製造局所屬機械裝置及人員全部遷往安慶。
官商合辦的工廠,也都在革命的名義下,破產後被肢解。那些私營企業的命運更加悲慘,只要被委員會成員看上,基本上都逃不出五個小組的魔掌。
在不久前這些將領還是熱血革命,兩袖清風,但是此時他們在楊洪森的腐蝕下,個個變的肚肥腸圓,膀大腰粗,現在除了錢、權、女人已經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打動他們的了。
本著陸上要刮,水上也要撈的思想,那些起義後停留在下關的軍艦自然也難逃楊洪森的算計。
為了得到這些軍艦楊洪森曾不止一次的到下關,代表委員會對他們這些起義的海軍表示慰問,並且極盡關懷的詢問他們存在的困難,長時間與海軍士兵們談心,請艦長吃喝聯絡感情,這些行動的最終目的就是想把這隻艦隊拉到安慶去。
可惜楊洪森的這些小花招只是讓這些人感激,或者對其有好感,但要說到離開下關,去安慶投靠在他的名下,他們還真沒有想過。再者此時北伐準備積極準備,他們也收到北上的作戰命令,楊洪森的籠絡沒有收到效果。不過,他總會有機會、有辦法先搞一、二艘為其所用。
南京光復的訊息傳至上海,程德全、湯壽潛、陳其美等人議決以南京為臨時政府所在地,並約獨立各省代表投票選舉黃興為暫定大元帥,黎元洪為暫定副元帥兼任鄂軍都督,並發表通電說:
“現在南京光復,鄂軍務適緊,援鄂之師北伐之師待發,急需統一。今同人公議不如暫定南京為臨時政府所在地,舉黃君興為暫定大元帥,黎君元洪為暫定副元帥兼任鄂軍都督,藉動搖而牽大局,俟赴鄂代表返滬同到南京再行發表,所有編制日內併力準備俾進行無滯,事機緊急,不得不從權議決,務乞鑑原。”
湖北戰事日緊,這給楊洪森藉機調走軍艦的機會。
經委員會五人小組研究決定,楊洪森被任命為援鄂先遣軍總司令,同時協同“楚觀”、“楚同”、“楚泰”、“楚謙”四艦一起入鄂作戰。
12月11月,楊洪森帶領皖軍在南京百姓的歡送中分乘十一兵船,向湖北進發。
第十九章 折騰
在楊洪森12月11日大張旗鼓的援鄂之時,湖北方面在12月2日與北洋軍達成了停火協議,
武漢三鎮,北洋軍已佔其二,留著武昌不打,反而主動求和,當然不是他老袁怕老孫,而是向老孫示好,更深層次的目的是透過“養敵”自重來要挾中央政府。
安徽方面他一早就與楊洪森停戰了,隨著湖北也進入停戰,老袁可以全力在清廷內部做活。
12月12日楊洪森返回安慶,受到安慶各界人士的歡迎,朱家寶、吳春陽也都硬著頭皮一起到碼頭來迎接楊委員長回皖。
在楊洪森離開安徽的這段時間,朱家寶這個都督完全就是一個傀儡,至於吳春陽的管理許可權僅限於文化教育、衛生醫療這些冷衙門,如民政、軍事、財稅均把持在挺進社手中。
安徽省在楊洪森的帶領就如同一個大的兵工廠,安徽整個經濟也完全是為戰爭而服務的。
為了得到淮南的煤,楊洪森著手修建了淮南至蚌埠的鐵路。安徽軍政府正式成立了,楊洪森聘用詹天佑安徽鐵路總公司總監。
鐵路的修建導致了對鋼材的大量的需求,楊洪森把招投標手續都全免了,直接把這份訂單給了蕪湖鋼鐵廠,接著又透過政府手段對安徽省鋼鐵板塊進行整合,成立了安徽第一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楊洪森佔40%成為最大股份,英國人理查森佔30%成為第二大股東,楊慶佔25%成為第三大股東,5%為其它股份,公司總資產突破了1200萬元。待裝置全部到位,鋼鐵廠年產鋼有望突破2噸,這個數字真是讓楊慶興奮不已,並且信誓旦旦道,“再有二到三年的時間,安徽將取代湖北,將成為全國鋼鐵大省。”
楊洪森此時野心勃勃,如果不是條件不允許,原子彈他都敢上馬。
目前,安徽社會秩序穩定,經濟開始全面復甦。
為了給無所事事的吳春陽找點事幹,楊洪森把淮河水道治理工程交給了他,吳春陽欣然接受。
朱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