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於東亞的局勢,德國已經放棄了亞洲戰場,集中力量解決歐洲,待歐戰勝利再解決亞洲問題,德國人提議將膠東無條件交於袁世凱,可袁世凱擔心日本人,他懼怕日本人。
加入協約國對德國宣戰這正是為袁克定考慮,因為德國並沒有打的意思,所以中德的問題是如何接交的問題,如果收回山東,這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勝利,而且是政治上的勝利,袁世凱更為準備擬任袁克定為中華民國陸、海、空三軍元帥,負責對德作戰。
日本人透過其收購的《順天日報》向袁世凱發出警告不要介入戰事,並且派出公使發出外交再次重申。
當然中國也不能加同盟國,就算袁世凱有那個膽,英、美也不會同意。
美國不願意捲入中國山東問題,但是在中國參戰問題上,態度還是較為明確的,中國中立,還是加入協約國,都是中國政府的事,我們應當尊重。
美國說一套做一套,他把中國踢進協約國,自己卻始終保持獨立。
“我們美利堅合眾國是十分願意加入協約國的,但是美利堅合眾國的人民卻反對,我們不能違背民義。”
美國不能違背民義,中國就能違背民義了嗎?日本人對此很感不安,隨著中國申請加入協約國,日本國內加緊出征,內閣要求立即宣戰,出兵,在中國加入協約國之前奪取山東,搞定德國。
德國方面透過楊洪森與袁世凱達成《1914年中德秘密協議》,德國將山東無條件交還中國,中國政府將在適當的時機在廣州提供一處港口。德國方面希望儘快接手山東,至於租界內的工廠、商店、船塢等等全歸中國。
如果山東落下日軍之手,只能增加他們對華的野心,但考慮到英國的支援,袁世凱打算利用美國這個中立國做緩衝。可是,楊洪森為他提供了另外一套方案,將青島租借給日本,當然這是楊洪森最不願意看到的。不過袁世凱頗為中意第二套方案,打下來後租借給日本,用來抵償以前的借款,對此楊洪森並沒有表態,他只想得到他想要的東西,“亞洲第一”青島浮動船塢、機械裝置、技術人員等等。楊洪森已經準備派部隊參戰,甚至與張勳都協調好了一起行動,到時推薦張勳為山東都督。
袁世凱在山東原有數個混成旅,但是考慮到討伐德國,這幾個混成旅是遠遠夠的,既然要讓袁克定掌握北洋系統軍權,那麼聲勢一定要大。楊洪森的皖軍編為陸軍師北上參戰,袁世凱考慮著如果事情惡化的話,完全可以讓皖軍打頭陣,讓他與日本兵好好拼上一把,他可坐收漁翁之利。
8月16日袁世凱向德國宣戰加入協約國,他底氣足,一方面是與德國人談好了,另一方面,他與日本也談好了。按照袁世凱與日本方面簽訂的《中日秘密協議》,日本北洋政府提供借款,中國政府將青島租界給日本做基地,租期為99年。日本簽訂這個協議不過是給英、美政府看的,他們要的是整個山東,解決的是整個中國問題,青島連塞牙縫都不夠。
此時,日本高層有著這樣一種聲音,他們認為英、法、德、奧匈都被捲入了歐洲戰事,至於義大利等國在東方均沒有殖民地,甚至貿易都很少,最為讓人擔心就是美國,但是美國與中國間隔著太平洋,等他們跑過來的時候,日本已經把中國變成了附庸國。
陸軍計劃在海軍配合下在萊洲灣登陸,佔領膠濟線,向整個山東發展,控制津浦線上的重要樞紐濟南(歷城)。沿津浦線北上最多兩個師團,就能解中國精銳北洋軍,控制北京扶持清帝溥儀上位。陸軍反覆推演了這個計劃,認為事在必成,一股而下,逼著英法承認溥儀政權,作為征服中國的第一步。
“這是自民治維新以來我大日本帝國征服中國支那的最佳良機。”
軍界有識之士普遍這麼認為,此時正是西方各國勢力無暇東顧,而中國正處於四分五裂當中,被稱為中國陸軍精銳的北洋軍在最近的一系列戰敗中損失慘重,這個時候不下決心奪取中國,天照大神也會發怒的。
內閣中軍方求戰慾望高昂,扶持袁世凱與扶持清末帝溥儀之間的差距對於浸淫多年的這些日本老政客他們自然門清。
誘人的,實在是太誘人了。連日本天皇對都為之心動,幾次召見伏見親王入宮見駕,並且透過他之口表達了對軍方的支援。
此時,日本卻正有一群“溫和”派當政,在他們看來扶持溥儀就意味著全面介入中國戰事,這樣將會造成日、美間的嚴重衝突,以及英、法態度上的連鎖反應。另外,不能忽視中國的民族情緒,帝國到目前也未能徹底鎮壓朝鮮民族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