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勢力在“電報門”事件後紛紛表態,馮玉祥的輿論壓力越來越大。
北京工商業人士、社會名流紛紛來電向馮玉祥尋問此事。
中央方面暫時還沒有什麼軍事行動,南京方面仍希望透過和平談判將這一根本性問題徹底解決,楊洪森的姿態擺的很高,孫中山決定親自到北京。黨內很多人都反對總統的這種冒險行為,如果馮玉祥挾持總統威脅中央怎麼辦?
馮玉祥的選擇空間很小,在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下,他終於做出了選擇,在其授意下西北軍鹿鍾麟、宋哲元、孫連仲、馮安邦、韓復渠、石友三、佟麟閣、劉汝明、孫良誠、梁冠英等主要將領通電響應中央的號召,馮本人隨後通電全國。
按照陸軍部的指示中央軍進入京津與西北軍換防,西北軍25萬將士正式接受中央番號。
這是馮玉祥幾經掙扎之後做出的決定,對於他的決定,孫中山表示了歡迎。
北京各界數十萬群眾的夾道歡迎孫中山再次來京,馮玉祥到車站迎接,他憨厚的臉上一臉真誠的歉意。在紅牆內馮玉祥向孫中山提出辭職,並希望能借此機會出國考察,目的是避開輿論的壓力,而這正是楊洪森為其提出的建議之一。在西北軍的整編上楊洪森做出許諾,不打散西北軍,同時抽調西北軍的骨幹,在近衛軍中保留一個西北軍的番號。
為了噁心馮玉祥,楊洪森借孫中山之手將徐樹錚調回了北京。
作為北洋皖系干將徐樹錚的鬥爭策略已經由軍事途徑,轉變了政治途徑。段祺瑞的雄心雖然還在,但是他不認為自己還有機會,所以他鼓勵徐樹錚加入國民黨。
孫中山對徐樹錚曾經就很欣賞,現在更加欣賞,在徐樹錚的主動要求下,孫中山把這個革命投機分子介紹入黨。
馮玉祥卻對徐樹錚憤恨不己,他告誡楊洪森要提防這樣的陰險小人。
可是,陰險的小人也有他的價值。
第二十七章
徐樹錚離開蒙古意味著其放棄了北洋皖系最後一塊根據地。
作為上位者的徐樹錚很瞭解同為上位者的心理,如果他是南京政府的領導層,他也不會允許龐大的地方軍事力量存在。如果他有馮玉祥那樣的實力,或許他會賭上一把,但是他身在蒙古,且兵力只有3萬,與其讓中央來繳械,還不如自己投誠,至少在輿論方面已經收到了應有效果。
遷都北京基本敲定,南京政府的各政府職能機構,陸續遷至北京,西方各國也跟著一起搬。
對於中國此次由南京遷都北京,西方各國在華機構都進行了評述。
唯一讓人遺憾的是南北雙方終究沒有打起來。
宋美齡不太習慣於北京的生活,北京的道路環境差,現代的娛樂設施少等等。
遷都北京又不是為了滿足宋美齡的需要,這是出於軍事、經濟、政治、文化的需求。
南北問題和平解決後,各國大使都發來了電文,蘇俄駐華大使契夫科親自拜訪了楊洪森。
蘇俄紅軍目前正在烏克蘭與波蘭干涉軍展開激烈交火。中亞克里木半島白匪仍然伺機反攻。遠東西伯利共和國已經今非昔比,西伯利亞大鐵路車裡亞賓斯克至伊爾庫斯克一線幾乎處於紅軍的控制下,整條鐵路基本可以正常執行,莫斯科方面希望打通西伯利亞鐵路,所以契夫科希望中國軍隊協助圍剿盤踞在烏蘭烏德、赤塔一帶的白軍。另外,莫斯科方面請求中國提供糧食、衣物等人道主義援助。
西伯利亞鐵路的正常執行,不但關係到了蘇俄內戰的程序,也同樣關係中國的經濟發展。
為了中國政府的利益,西伯利亞共和國只好委屈一把。
佈列拉夫斯基雖然回到了總統的寶座,但是西伯利亞的形勢不容樂觀。隨著,高爾察克的陣亡,伊爾庫斯克失守,美、英、法、日的軍隊陸續透過中國領土撤離遠東。中國政府也撕掉了虛偽的面紗,大肆與紅軍進行邊境貿易。西伯利亞共和國已經是朝不保夕。
以科洛佐夫為首的共和軍私自撤入中國境內,造成烏蘭烏德、赤塔方面兵力空虛。
蘇俄紅軍方面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展開反擊,主力部隊在游擊隊和自願軍的協助下對白匪發動了猛烈的進攻。西伯利亞共和軍難以抵擋。總統佈列拉夫斯基在共和軍司令溫琴的保護下逃入中國境內,其它各部各自為戰,分散突圍。遠東的戰事只持續了數天,烏蘭烏德、赤塔兩地便落入紅軍之中。
西伯利亞共和國首都赤塔被攻陷後,少部分白匪一直跑到了雅庫茨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