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5部分

經理。

第二十七章

“伏爾加—烏拉爾油田”的開發使得蘇俄石油儲量位居世界前列,成為了中東之外重要的石油產區。

受利好訊息的影響中石化、東方石油公司在美國證券交易所的股價迅速上揚。

美國的石油商人將楊洪森所領導的中石化視為全球重要的合作伙伴。另一方面,石油商人在國會積極活動,要求承認蘇俄的政治地位,因為這樣將有效的擴大他們在蘇俄所獲得的利益。

美國石油商人的行徑引起了英國石油商人的不滿,兩國因石油導致的戰爭很快就波及到全球。

廉價的蘇俄石油開始進入國際市場,巴庫油田由於一些特殊原因產量一直不高,國際市場的蘇俄石油主要來自西伯利亞的秋明油田,在國際市場需求刺激下,秋明油田的產量翻了幾番。

中石化和美孚加快了對伏爾加—烏拉爾油田的開發力度。

莫斯科方面尤其是列寧希望由中石化接手巴庫油田,迅速恢復巴庫石油的生產。

蘇俄代表列奧尼德·克拉辛為此與西伯利亞石油公司總經理德普勒進行了磋商。

中石化資金充足,但是中石化在開採、煉油、銷售這一整套環節中與那些老牌石油公司差了不只幾個檔次。莫斯科方面想與美孚紐約標準石油公司來個面對面的接觸,可是美孚不願意與莫斯科發生直接關係。他們可不想象新澤西公司惹著注目,而且比起洛氏與列寧的關係,楊洪森與列寧的關係更“鐵”。在蘇俄關係“鐵”就是資本,幹什麼事來就能順順利利,那些紅衛兵就不敢找茬,那些小官僚乖乖讓路。

英國人將蘇俄的石油稱為“黑油”,稱美國商人都是走私販子。

在全球價格中,義大利加入了美國陣營。

一戰時義大利在英、法的重金許諾下加入協約國,事後英、法翻臉不認人。而在利比亞的石油競爭中,英國使壞水向阿拉伯提供武器,甚至還派出教官,使得義大利在利比亞屢屢受阻。義大利工商界早就對英國人心懷不滿,作為歐洲第二大產油國,在英、美爆發戰爭後,他們迅速加入美國陣營,在英國後方煽風點火,搶佔市場。義大利還向英國政府發出外交抗議指責英國在利比亞支援抵抗軍,義大利將國家的內部矛盾向外引導,國會認為利比亞遠征這一系列的失敗並不是義大利軍隊素質差,戰鬥力不高,而是英國人為阿拉伯人提供了大量的武器的教官,因為那些英國人想偷取義大利的石油。

義大利極端分子喊出了“保衛利比亞,保衛義大利。”要求政府對英國宣戰的極埠號。

義大利的石油散戶更是群情激憤,他們預購的油田正被一群英國指使的強盜用於放牧,他們指責政府軟弱無能,他希望能有一個強權人物站出來。

義大利人的情緒很快就體現在了石油價格上,同樣廉價利比亞石油讓身為同盟的法國都難下拒絕。

利比亞錫爾特石油每桶價格只要0。9美元/桶。

為此,義大利與德國、法國、瑞士、匈牙利、奧地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均簽訂了石油供應協議。

英國石油商人希望與義大利方面停止這種無意義的折本競爭。

義大利人驕傲的告訴英國,“我們的石油從開採到提煉成本只要0。55美元,只要我們願意,我們可以繼續大幅度下調。”

義大利政府在未來幾年準備將利比亞石油年產量提高到了800萬噸,新的煉油廠建立後,其加工能力達1500噸。

英國政府表示將協助義大利圍剿利比亞的阿拉伯抵抗勢力,可是義大利方面根本不相信英國人的那張嘴。有義大利在歐洲牽制著英國,美國人可以集中拳頭打擊一點。楊洪森私下則積極尋求與英國人的合作。英、日同盟被美國活生生的撕開後,楊洪森便頻頻向英國示好,英國政府也察覺到了楊洪森有意改善兩國的關係。中國已經崛起成為了遠東的大國,最近的一次中、日衝突表明日本在遠東的勢力正在消退。為了保護英國在遠東的利益,有必要加強與中國的關係,尤其是經貿往來,而楊洪森也為此向英國派出了商務代表團。

對日本來說這個自明治維新以來,日本政治、經濟、軍事最困難的時期。

政治上的孤立、經濟的困局、軍事上的失敗,讓日本在思想上出現了極大的混亂。軍方提出血戰朝鮮,寧可國家破產也決不向中國人妥協。不與中國妥協,那麼就要面對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的制裁。根據日本在美國的情報網所獲得的訊息,中國人頻繁地與美國國會議員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