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4部分

華的擴張,楊洪森被趕下臺是他們最想看到的一幕。但是,日本的軍事行動不如他們宣稱的那些負有成效。在最近一系列的軍事衝突中,日軍累計陣亡人數過萬。駐山東的軍隊在中國人進攻下基本失去了戰鬥力。英國人在失望之餘,積極斡旋,勸說中國政府立即撤軍,將相關人員交由上海萬國法庭處置,比如頭號肇事者楊洪森。

英、日不可能不知道楊洪森在南方的地位,但是他們仍然如此這樣去做是為了讓南京政府在其它方面做出更大的讓步。

楊洪森相信要想戰勝萬惡的英、日帝國主義,就要依靠廣大地人民群眾的力量

南方瞬間掀起來了反英、反日、反北洋的大遊行。

北洋政府的段祺瑞也看到了日本顯露出來的獠牙,如果日本將戰事擴大,那麼他的名譽將會受到極大的影響,北洋主動向南京主動請求停戰,這樣做不但可以獲得極高的印象分,而且還能將戰爭的過錯責任推給南京。

在楊洪森的秘密操縱下,孫中山在國會的提案沒有透過。

吳佩孚在甘肅的伏兵並沒有起到實際作用。楊洪森利用甘肅回、漢矛盾,以自治權為誘餌,策動“回人治甘”驅逐張廣健的行動。由於甘南鎮守使孔繁錦阻擊川軍失敗,迫於內外壓力張廣健不得不宣佈下野,南京政府任命馬福祥為甘肅省省長。甘州鎮守使馬璘、寧海鎮守使馬麒、涼州鎮守使馬廷勷、河州鎮守使裴建準通電支援,而隴東鎮守使的陸洪濤、肅州鎮守使吳桐仁雖反對馬福祥繼任,又畏懼於南京政府的軍事力量,不得不附合同意。

甘肅問題得到了解決後,馮玉祥與井秀幕等革命黨人分兵二路,一路渡黃河入山西,策動山西革命黨倒袁,一路出潼關斬殺吳佩孚。

河南的吳佩孚這外名義上的大帥,手上卻沒有多少兵馬,由於直、皖矛盾,那些皖系自成一體。北洋軍在河南雖有數十萬大軍卻處處被動。

西路的馮玉祥、東線楊洪森、南線的張孝淮。

防守不是吳佩孚的辦事的風格,進攻才是王道。

任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可問題是,這一路誰去。所以,他準備借革命黨入晉,找個藉口把部隊拉到山西,讓皖系的那幫人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