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的炮戰接近二個星期,雙方將十餘萬發炮彈傾瀉在對面的陣地。在火炮對抗中,中國炮兵隱隱處於下風。隨著空軍奪取制空權,戰場上的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變,戰場上的日本炮兵被死死地壓制著。日本的重炮部隊很多時候都來不及轉移便成為天上的獵物。
中、日戰線維持了兩個月後,中國軍隊於11月6日由防禦轉入進攻,日本則由進攻轉為防禦。
中國裝甲部隊第一次大規模地出現在戰場上,300輛坦克組成的鋼鐵洪流,直接就撕開了日本的防線。為了阻止中國的裝甲部隊,日本陸軍將手中的王牌,坦克旅團派上了戰場。雙方繼空戰之後,地面上又迎來一場坦克大會戰。
日軍坦克出動了近400輛,其中大部分為日本最新式的八九型坦克,八九型坦克於1927年開始設計到1928年便開始投產只用了一年的時候,八九型坦克最初設計使用37MM火炮,改進型火炮口徑為57MM。八九型坦克有甲乙兩型,甲型採用直列6缸水冷航空汽油機,乙型採用日本設計的J3型直列6缸風冷4衝程柴油機。隨著,中國軍隊大量裝備BT系列坦克,日本陸軍也開始大量的裝備八九型坦克。日本八九型坦克就是為了對付BT/3以及他的改進型而誕生的,而兩個冤家終於在朝鮮戰場正面碰撞在一起。由於機械故障中國只有225輛坦克參戰,日本只有315輛。近600輛戰車在戰場上相互廝殺,炮聲隆隆,火光沖天,煙塵瀰漫,亞洲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坦克會戰開始了。
八九型坦克很快就暴露出他身上的嚴重缺陷,機動能力差,防護性薄弱。BT/3的37MM火炮就能直接擊穿他的正面裝甲,讓日本軍隊鬱悶地發現57MM火炮竟然無法擊穿BT坦克的前裝甲。另外,日軍八九型坦克的指揮系統原始,坦克間的交流全靠旗語,而混戰中一切全看車長水平了,很多時候他們都是在單兵作戰,而BT坦克上裝備有電臺,這使得中國的坦克指揮員更能有效地指揮他的部下們。戰場上日本坦克雖佔有優勢,但是卻被車數少的中國裝甲部隊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