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杜太守在歷下亭設下盛宴為乾隆接風洗塵。各色濟南佳餚源源不斷地送上筵席。
用膳完畢,便有歌舞表演。有倩女手持燈籠,坐小舟從湖心踏歌而來。衣袂寬大,飄然若仙,踏波而來。
待其上岸,只見容顏嬌媚,明眸善睞,一身綠綃,疑是碧波仙子駕臨人間。
她又在近前舞了一曲,柔若無骨,顧盼生姿。
舞罷,低首叩見聖顏,三呼萬歲。
乾隆準其平身,杜太守稟報說該女是濟南府院君之女,才色雙佳,是濟南城享有盛名的美人。
乾隆呵呵一笑,說“看賞”。
其父也出來謝恩。
宴罷,青依等人服侍乾隆準備就寢。
“你在濟南城這麼久,想必周圍都很熟悉了,濟南除了朕已經去過的趵突泉、千佛山,還有什麼地方值得一遊?”
“嗯,有平遙鎮的稼軒故居,紅葉谷的絢秋湖,不過那裡要到秋季去才好。”
想到和蒼悠同遊的情景,青依不由得有幾分黯然。今生連再見面的機會都沒有了吧。
乾隆看見她的神色,聲音冷了幾分:“稼軒故居朕早就去過,紅葉谷相信也比不過香山紅葉吧?”
青依聽他語氣不對,便道:“皇上可知道這大明湖有四大怪?”
“什麼四大怪?”
“就是蛇不見,蛙不鳴;久雨不漲,久旱不涸。”
“哦?久雨不漲,久旱不涸,這倒是容易解釋,大明湖是泉水湖,由城裡百泉匯流而成,當然不會旱,又多出水口,自然也不易漲。至於蛇不見,蛙不鳴……難道是因為大明湖上多徙鳥,蟲蟻蛇鼠不易生存?”
青依笑了笑:“濟南城的百姓認為這全是因為皇上的緣故。”
乾隆奇怪了:“這和朕有何關係?”
“上一次皇上駕臨濟南城是否是也在這歷下亭?”
“對,這行宮還是當時留下的。”
“百姓們都說,當年皇上駕臨濟南城,在中午來到了大明湖畔的歷下亭休息。因真龍天子降臨大明湖,驚動了大明湖裡的各路神仙,於是百蛙齊鳴,眾蛇會聚,大明湖上空更是鳥飛蟲跑,一眾生靈都希望能夠一睹天子龍顏。但因為當時皇上已經非常疲憊,正想休息,偏偏窗外的蛇啊、蛙啊、鳥啊的還不知趣地湊熱鬧,於是皇上你龍顏大怒,一拍桌子,頒下一道聖旨,命令:蛇歸洞,蛙不鳴。眾生靈見皇上龍顏大怒,於是立刻慌慌張張的溜掉了。從那以後,大明湖裡就再也見不到蛇了,也聽不到蛙鳴了。”
乾隆聽了哈哈大笑:“真是一派胡言,朕何時有做這等事?朕怎麼會下如此無聊的聖旨?何況當時來時是二月天,哪來的蛙鳴啊……”
說著說著就變了臉色,青依猜想他可能是想起了孝賢皇后。
“這個傳說雖然是百姓們編的,但也反映了濟南百姓對皇上的景仰之情啊!”葉蓁說道。悄悄讓太監、宮女們退下,只留青依在房中陪著乾隆。
青依再次看著好姐妹棄自己而去,還留了一個燙手山芋給自己。
“皇上,這是剛沏的安神茶,喝了能睡得香一些。”
乾隆接過啜了一口便放下了,伸手朝她招了招。
她走近,他拉她坐在他腿上,輕輕地擁著她。她知道他心情不好,不敢忤逆他,只有乖乖地坐著。
“那一年東巡,朕和孝賢皇后陪著母后一同登泰山,觀日出,那時孝賢笑得那麼地開心,朕還以為帶她出來是正確無比的決定。”乾隆將下顎擱在她頭頂上,緩緩地說,“後來來到這裡,還一起遊覽了趵突泉,但想不到一場小雪過後,孝賢就病倒了,初始只是感染風寒,誰都沒有在意,朕讓孝賢留在濟南養病,但孝賢擔心耽擱了朕回京的行程,一直催促朕回程,還說到了德州坐了船,就很平穩,不怕顛簸。於是在這裡停留了三天後,我們就起程回京了,在陸路上的時候,孝賢的病情一直很平穩,誰料到了德州的水路上,反而起了變化……”
乾隆的聲音低了下去,很久也聽不到他再說話。青依不知道他是不是流淚了,但可以感覺到他周身散發的悲傷。
她不敢抬頭望他的表情,只是大聲說道:“皇上,你知道嗎?我以前總是想一個女人活二十五歲已經足夠。”
“為何?”乾隆的聲音低沉得有些沙啞。
“因為一個女人最美的時候就是二十五歲了,再活下去,就會一天天變老,最後如花嬌顏變成雞皮鶴髮,反正最後都是要死的,不如在最美的時候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