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1部分

不足之症,如果有孕,保胎要費大工夫。”

青依知道自己和太醫的對話隨時會傳回乾隆耳中,便不再問什麼。

接下來的幾日,青依都說自己身子不適,常頭暈眼花,晚上都留宿在自己房裡。

只要躲過這一次,回到宮裡,乾隆開始按例翻妃子們的牌子,她要躲過最危險的那幾天應該就容易了。

乾隆每日都叫太醫來檢視她的病情,晚上總會駕臨她的房間,和她說一會兒話,才回自己的寢宮休息。

御舟經過淮安府時,月亮又成了一隻彎彎的小船。望著江水倒映的彎月,乾隆想起初次臨幸青依那晚的情景,回想起在南巡路上她的種種,不由得有一絲後怕,但又暗暗慶幸。南巡是治國必要的舉措,但如何避免南巡帶來的負面影響,的確是一大難題。她的提醒讓他警惕繁華富庶背後的陰暗,太平盛世中的洶湧暗流。

他一手攬著青依,一手指著岸旁朦朧的夜景說:“在岸上的房屋裡居住的百姓,此時不知道在幹什麼呢?”

“那就要看他住在什麼樣的房屋裡了,如果他是住在雕樑畫棟的房子裡,他可能就像皇上一樣,在賞月喝酒、吟詩作對;如果他只是住在普通的磚瓦房裡,他可能就在有月光的窗戶下計算著今日的生意盈虧如何;如果他是住在破爛不堪的茅草房裡,他可能正透過房頂的縫隙望著這輪月亮,憂愁著明日的三餐該如何解決……”

青依望著那些在眼前緩緩過去的暗淡的燈光,心裡湧起幾分惆悵。多希望自己也是他們中的一員,雖然為一日三餐而勞碌奔波,但總好過去面對後宮的腥風血雨。

“幾家歡樂幾家愁,但大多數的百姓日子都是過得很艱辛的。朕持政以來,子民的數量激增,但耕地和牛羊的數目增長緩慢,糧價上漲,糧食緊短。為了解決糧食問題,朕用了很多方法,例如禁止燒鍋釀酒,避免浪費;普免錢糧,散財天下;減少糧儲,實行平舂;打擊囤積居奇,鼓勵米商長途販米;各地港口糧食只准進,不準出……但都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荒年時,各地的搶米風潮時有發生,還發生過百姓攔截過境糧車的事件,實在讓朕憂心。”

“民以食為天,糧食問題的確是一個大問題。”

乾隆攬著青依走到案几前。

“為朕磨墨吧。”

青依為他磨墨,片刻他寫了一首七律《過淮安府》:

漂母祠邊暫據鞍,射陽城裡徹鳴鑾。竟成減從還輕騎,都為民親與俗安。縱喜市頭平米價,那無底嘆衣單。孳生庶更謀生窘,不見其熙只見難。

青依看乾隆凝重的面色,知道他心中的憂慮很重。但這對他來說可能是一件好事,起碼以後不會像個不知米價的二世祖,大肆揮霍祖業。他後半生的錯誤是否可以避免呢?

她此時深恨自己對清朝的這段歷史知道得太少,她不知道現在的事情是否和歷史相符,她也不知道以後他具體還會遇到什麼困境,自己可以為他做什麼。

作者有話要說:如果大叔知道青依不肯給自己生孩子,會有什麼反應?

碧璽

六月初,乾隆返回至京城,奉太后居暢春園。

青依回到自己在九州清晏殿的房間,看到房裡一塵不染,擺設和自己離開時一模一樣,不由得百感交集。

自己終於還是回到了這裡,還是自己選擇回來的。從此之後,就註定和宮外自由的天地再也無緣了。就這樣依附一個男人,過完這一世嗎?

自己能夠忍受得了嗎?不能要孩子,這漫長的日子該以何為寄託?此次回來身份也變了,自己將如何自處,又如何面對令妃等人?這宮裡的女子大多不長壽,像嘉妃如此聰明的人也只不過活了三十八歲,撇下了自己才幾歲的孩子。自己不知又能活多久呢……

有宮女前來說,皇上讓她沐浴後回寢宮伺候。

“回來了,有什麼感覺呢?”乾隆拍拍身邊的位置,青依便坐過去。他習慣性地抱住她,將頭埋在她頸後深深地嗅著,溫熱的唇在她後頸上游弋。

青依已經習慣了他這樣的動作,由得他去。

“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圓明園一如當初那麼美麗,只是有些許陌生感而已。”

“不是恍若隔世?你不是在濟南樂不思蜀了嗎?”乾隆聲音裡帶著些許不悅。

青依沉默了。她似乎從來都沒能做到樂不思蜀,雖然她很喜歡濟南自由平淡的日子,但卻常常憶起宮裡的生活。

“在宮裡住過的人,即使出了宮,又有幾個能將宮裡的生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