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求又提出了“運作機制”、“政治文化”等等論題;除此之外,我們以為官僚等級制的研究具有同等重大的意義,同樣是一塊值得繼續發掘的沃土。
漢代擔負監察任務的刺史秩六百石,受其監察的郡守國相則秩二千石。這種等級安排極具匠心,並被顧炎武稱之為“百代不易之良法”:“夫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權之重,此小大相制、內外相維之意也。”'3'有些官位被置於崇高的品級,但實權卻給了另一些較低的官員,某些時候三公與尚書令就是這種情況。這個精心設計就顯示出了傳統政治的特色:既要優禮籠絡年高德劭的大臣元老,又要保證政務的高效處理、維持皇帝對權勢的予取予奪。有時文臣、武將在官品上平起平坐,但實際位望高下懸殊,在歷史後期尤其如此。擔負實際事務的胥吏們不僅是行政地位較低而已,還在身份上被視為士大夫的“另類”,在等級制上以“流外”形式與士大夫劃開鴻溝。這些也都是傳統政治特質的折光。官僚們依照等級被授予了種種權益,其中一部分相當薪俸,此外衣飾、房舍、輿馬、儀衛、禮節、喪葬等方面的禮遇差別,法律、經濟和文化的種種優待,還進而表現為特權。
套用“幹部決定一切”這句老話,不妨說在傳統中國是“官僚決定一切”。這是一個“管理者的政權”'4'。我們當然並不會貿然接受“治水社會”、“亞細亞的停滯”等說法,不過兩千年中專制集權體制和儒生官僚體制的存在及其連續性,確實構成了一個巨大的權重,它使經濟進步所帶來的社會形態“變化率”,相對大為減小了。曾有人斷言傳統中國“國家權力只達到縣一級”,這未必是全部的真實'5'。在討論中國法律的階級性質時,瞿同祖先生指出:“八議者,其他官吏及上述二種人的親屬,因其法律上特殊的地位,我們不妨稱之為法律上的特權階級。”'6'政府裡的官位高低同時也是社會上的貴賤尊卑,官僚明確無誤地構成了傳統中國的支配階級;進而今人的官僚等級制的研究,也就顯示了更大一些的意義。
仍來看瞿先生髮人深思的論斷:“貴族官吏在法律上的特殊地位及種種特權已如上述,最令人驚異而感興趣的是以官抵罪的方式。官職以今日的概念言之,原是行政上的一種職位,在古代則視為個人的一種身份,一種個人的權利……若從去職的官吏仍能享受這種特權的一點事實來看,我們更可以看出官職是一種身份,是一種權利,罷官所喪失的只是某種官位的行使職權,身份權利則屬於個人而永不喪失,除非有重大的過失而革職。我們或可說在通常情況之下所喪失的是職而不是官,所以致仕官的生活方式同於現任官,法律上的種種特權亦同於現任官。”'7'這段敘述,提示了一種“官”、“職”有別的觀察方法,“個人的一種身份”、“行政上的一種職位”被區別開來了。這很有啟發意義。
於是,我們離本書“官階”論題所採取的視角,就一步一步地接近了。由上述“官”、“職”兩分或“身份”與“職位”兩分的思路,我們將進而揭著“品位分等”與“職位分等”概念,它們是從現代行政理論的“品位分類”(personnelrankclassificationsystem)和“職位分類”(positionclassificationsystem)引申而來的。
現代文官等級制有所謂“職位分類”概念。它首先涉及工作種類、工作簡繁、責任輕重、所需資格及報酬等分類標準'8'。並且,“許多國家雖然也有職系和職等、職級的劃分,但是隻限於工資類別和等級的劃分,同職位分類不一樣。職位分類與工資等級的不同在於,職位分類的內容不限於工資待遇,更重要的是要規定每個職位的工作標準、工作責任、所需資格、考核標準、獎懲措施等。”'9'為此,就要對每一職位進行科學的評估和歸類,這是個相當複雜的工程'10'。不過若將“職位分類”只看成“明確的指揮體系”(chainofmand)和“工作內容的明確規定”'11',便容易忽略另一重要特徵。“職位分類”之不同於一般“工資類別和等級的劃分”,還不僅僅在於在它具體規定了各個職位的權責、資格、等級與報酬,建立了職門(service)、職系(series)、職級(class)、職等(grade)的體系;它的另一重要特徵,是在和所謂“品位分類”'12'的比較中顯露出來的。
“品位分類以‘人’為中心,依地位高低來分類和定待遇,職位分類以‘事’為中心,依工作職責和貢獻大小分類和定待遇”'13'的說法簡單了一點,另一些闡述更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