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第2節“血肉橫飛屍蟲滿獄”,第353頁以下。

'132'參看苗書梅:《宋代官員選任和管理制度》,“引言”第3頁。按,這種“以天下為己任”與“自利取向”並不矛盾。前者是就道德風貌而言的,後者則是指官僚在社會、經濟和政治領域的權勢擴張,涉及了官僚較大的特權、貴族化程度和相對於專制君主的自主性。在特定情況下,這種擴張也能激發士大夫“以天下為己任”的文化氣象。反過來說,在“服務取向”之下,官僚個人同樣要牟取私利的。

'133'2000年4月7日,我在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就本書內容發表學術報告。報告之後,張帆先生隨即就唐宋到明清散階制的變質問題,向我提示了一些重要看法,並把他的意見寫成了約五千字的論述垂賜本人。張先生認為,對於唐宋到明清間的這個重要變動,金、元二朝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金、元兩代的政治影響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金、元的官僚制雖以唐宋為藍本,但因其是北方少數族王朝,只能做到輪廓大致彷彿而已,實際的複雜精密程度較唐宋遠為遜色。金、元雖然設立了42階散官,但徒具形式而有名無實,以往繁密的資格、階級制度大大化簡了,並傾向於向職位提供待遇。第二、金、元王朝帶有明顯的北方民族“家產製國家”特徵,由父家長權力發展而來的皇權很少受到約束,唐宋以來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傳統大大削弱了,官僚自我擴張和“自利”的趨向受到了明顯抑制;專制者至高無上,奴視臣下,前代優禮臣下之舉多成具文。值此之時,用來優遇官僚階級的散官制度受到漠視、趨於貶值,是順理成章的。張先生的意見使本書有關論述大為深化。期待他的文章早日刊出,以饗讀者。此外,樓勁、劉光華也曾推測:明代散階制“出現這樣的格局,大概與元代的做法有關。”《中國古代文官制度》,第537頁。就此而論,楊樹藩認為遼金元位階制度上承唐宋,也不夠全面,失於簡單化了。

'134'參看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第三、四章;以及林金樹:《論明代品官的等級特權》,《史學月刊》1981年第4期。

'135'《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七一《吏部…漢員升補》,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76年影印本,第7冊第6006頁。

'136'《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一八《吏部…漢官品級》,對各種“晉銜”、“加銜”、“兼銜”都一一說明。第6冊第5285頁。

'137'王士禎《池北偶談》卷三《兼銜》及《加宮銜》,中華書局1982年版,上冊第69頁。又《清會典》卷二三《職官一》:“凡師保傅,皆有少,皆虛銜,無職掌,亦無員額,凡大臣宣力中外,勞績懋著者,則奉特旨加銜。”江蘇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160頁。

'138'例如王士禎《池北偶談》卷三《七品銜》所記:“近江寧黃虞稷、慈溪姜辰英以諸生薦入館修史,特加七品服俸,覃恩得以其品貤封父母,而實未授官也。”上冊第53頁。

'139'明代縉紳地主的政治經濟特權,參看張顯清:《明代縉紳地主淺論》,《中國史研究》1984年第2期。

'140'張海瀛:《明代的賜田與歲祿》,《明史研究論叢》第4輯,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291頁。

'141'吳晗:《明代的新仕宦階級,社會的政治的文化的關係及其生活》,《明史研究論叢》第5輯,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39頁。

'142'吳唅、費孝通:《皇權與紳權》,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66頁。

'143'另一些對傳統專制官僚政治發展史的分期方法,就不大能夠看清本書所揭示的上述段落。例如近年的鉅著《中國政治制度通史》第1卷(總論)的分期如下:戰國到漢初,是“軍事封建君主制”的形成、鼎盛到衰微時期;兩漢到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四段,則分別是“宗法封建君主制”的確立、鞏固、高度發展和鼎盛時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3…34頁。李治安、杜家驥先生則把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三段,分別定性為“封建官僚行政管理”的推行、發展和完善時期。見其《中國古代官僚政治》,書目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第5…6頁。這樣的分期之法主要是對線性程序的總體概括,本書的分期,則進而從一個側面提供了更多曲折。因而對“品位…職位”視角具有獨到的分析價值一點,我們抱有信心。

'144'趙翼:《廿二史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