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當成工作來做的,就跟進化學實驗室要套件白袍一樣。但普通人家真的不用這麼費事,最多家居一套,出門換一套,睡覺再一套(= =好像也有點費事……)。
這麼說其實都是生活的需要。
大概她的表情太豐富,四爺笑了下,問她:“是不是覺得爺說的很可笑?”
一點點而已。
她嚴肅認真的說:“怎麼會呢?爺您這是悲天憫人之心呢。”
他又笑了,看著耕織園說:“沒種地之前,我也不覺得種地有多難。但是就算我只是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已經覺得比連打一個月的獵還要累了。平時莊子上的地還有下人照管,就算這樣去年秋天收上來的東西也不過寥寥幾袋而已。”
李薇想起了那幾袋花生紅薯,不由得也沉默了。
“其實就連那幾袋裡也有水分,莊子上的人肯定往裡摻了不少。”四爺搖頭,深深嘆了聲:“靠天吃飯的百姓就是這麼艱難,累上一年也未必夠一家的口糧,再加上賦稅,怪不得一遇上災年就要靠賣兒賣女生活。”
李薇:感謝袁隆平爺爺。
等四爺也扛著釘耙去犁地了,她才覺得剛才他們討論的是不是有點太深刻了?
……或許對她來說是太深刻了,可對四爺來說就是擺在他面前的任務了吧?
突然四爺的形象高大起來了。她是在跟未來的一把手討論民生問題啊!放在現代都夠上央兒了。
不過轉頭看四爺帶頭的慘不忍睹的犁地方式(後面一群小的還有樣學樣),她都想跟他說說,要不拉頭牛來幫幫他們的忙……
關於翻地的問題,先放到一邊。五月時,她聽說又有個公主沒了,京裡各府都要哀悼一下。但由於公主是小輩,所以宮裡並沒有大辦,聽四爺說只是在公主的生母的宮裡掛了白。
李薇這一掛的都不用做什麼表示,只有福晉做為女眷進了趟宮,是跟十三福晉一起去的。同去的還有二格格和弘昐等一眾小輩。他們是要給公主姑姑磕頭的。
幸好這群小主子都是實實在在的龍子鳳孫,比沒了的公主姑姑要貴重些。
弘時回來說他們沒跪多久,領到奉先殿先站了好一會兒,聽禮部的一官念了幾篇賦,其中還有皇上寫了特意發回來的。
然後弘時悄悄跟她說:“還叫我們哭呢,幸好額娘你給我們帶了香包,我看有哭不出來的就低頭使勁擠眼。”
在宮裡舉哀是不能大聲嚎啕跟小寡婦上墳似的,不哭暈都不算你上過墳了。他們流行的是默默流淚,哭得要夠悲,但不能失了儀態,怎麼哭得才美,李薇也曾受過訓練,雖然她嫁給四爺後還沒實踐過。
現在看,她的頭一次實踐大概就是皇上山陵崩的時候了。
總覺得這一天已經不遠了。
六月,皇上到熱河避暑。
康熙取下單片眼鏡,對坐在下頭的李光地道:“洋人的這個小東西真不錯,回頭也賞你一個,讀書就方便多了。”
李光地起身謝恩:“萬歲體恤。”說完就搖頭嘆氣,指著自己的眼睛說:“奴才這雙眼睛二十年前就不成了,看遠了廢勁,看近了就重影兒,奴才現在看書都叫兒子讀,他大了就叫孫子讀。”
拉家常似的話叫康熙也感嘆:“是啊,他們都大了。”
李光地瞬間閉嘴。
康熙把身邊的一封摺子遞給他:“你看看,這是老四送來的請安摺子。”
李光地先道了聲奴才斗膽,然後才恭敬的接過來。
四爺這筆字是練得相當不錯的,風骨錚錚。寫的卻是家常小事,先祝皇上聖體安康,他帶著全家叩拜,遙祝聖躬安康云云。再寫最近天氣漸熱,太陽大,皇上出巡一路辛苦,要保持龍體,聖躬安泰是天下臣民的福祉。
第一頁就說多謝皇上前年賞的園子。園中景緻很美,還有兩個大湖,前些日子還引來了一群野鴨,足有上千只。隨折送上長子弘暉做的一幅野鴨圖,遊戲之作,難登大雅。
再說他在園子裡開了幾畝田,以前在莊子上就種過幾畝,還進給皇上幾袋花生,今年想再種了進給皇上。
幾頁瑣事過後,四爺就寫起詩來。說是園中景色優美難言,引他詩興大發,特意寫了請皇上品評一二。
李光地看得牙酸,但憑心而論,這詩做得著實不錯。
就是跟四爺的形象不搭調。跟京中的氣氛也不搭。皇上帶走太子和八爺,留下直郡王就是想讓他們兩個掐起來。結果直郡王是威風了,四爺卻躲了,在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