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她織的圍巾的風格。
幸好四爺也不指著她織布養活,看一場笑一場就罷了。
用過膳後,兩人說話,四爺說起他最近到了工部,這兩樣是工部新造的。李薇突然想起以前看的一個央兒的記錄片,說是在一個貧苦的山村,那裡的農業設施很落後,沒有機械,還是用的老式犁。
在李薇看那老式犁就甩這工部新造的一百條街。那犁是鐵製的,中間有個方形的鐵箱,裡面的種子可以在犁地時直接下到地裡,犁過去地就播好了,不用跟著個人再在後面彎腰撒種子。
她就把這個給蘇出來了。四爺聽了很感興趣,她說他畫,她比劃著道:“就跟那滴漏似的,種子裝在一個壺裡,壺嘴長點,不就能一邊犁地,一邊撥種了?”這至少能節省一個人力。
四爺一晚上就都花在這個壺犁(她起的名)上了,只是上床後他嘆道:“這犁不易推廣。”
“為什麼啊?”好不容易在國家民生上蘇一回還不讓她蘇完。
四爺:“壺嘴要用銅製,單這個一般小民就用不起。”
能用得起銅的,要節省成本他也不會用。對貴族來說,銅比一個人更值錢。缺人力的時候,一般更用不起銅。
李薇:“……”沒有比蘇完發現這時代不適合蘇更苦逼的了。
算了,她習慣了。
李薇趴到四爺懷裡治癒去了。
59、起名 。。。
第二天;四爺走的時候還是把那個壺犁的圖紙帶走去折磨工部的工匠們了。經過皇上的三年親征,其實各地的復耕情況都不怎麼好;壯年勞力都被抽去打仗了;回來的十戶裡能有五戶就不錯了。
耕地都是靠老人和婦女,能夠節省人力是很重要的。
壺犁的設想很好;就是設計上有問題。不過素素是個連麥子都沒見過的深閨小婦人,她能想出壺犁已經很不錯了。
四爺心滿意足的走了,中午不回來;卻讓蘇培盛從外面帶回來兩簍櫻桃和一匣紅寶石,說是海外商人帶回來的。
櫻桃很美好,李薇問了蘇培盛說福晉那裡和前院孩子們都有了;就讓玉瓶先洗了一盆,留出兩天的量後剩下的送去給劉太監;託他製成果醬或果脯。
紅寶石都是櫻桃大小的,但事實上現在的首飾不太喜歡用寶石。後世的那種切割技術現在沒有,所有的寶石都發烏,一點也不閃。透明度好的寶石可以讓工匠拿去磨磨鑲嵌用,所以這一匣子寶石也就李薇能當個寶,商人隨隨便便就拿來送人了,不稀罕。
李薇捧著寶石望而興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啊,欣賞過後還是讓人收起來了。
下午,孩子們沒回來前,書房的張德勝來了,這回送來的是江南去年的供緞。這算內部貨了,別看是去年的,去年送進宮的東西,皇上賞人的根本不多。四爺這裡拿到的也就那麼幾十匹,還都是大眾貨,屬於大家都有他也有的。
特級品,皇上留下自己使和賞年輕的妃嬪了。
張德勝笑道:“這是戴先生帶回來的,說是織工局底下人手裡漏出來的,去年貢上來的都留在宮裡了。”
這位戴先生從去年起就常能聽到名字,具體幹嘛的沒人知道,常常南邊北邊來回跑,李薇只知道四爺在讓人跑南北貨,南貨北賣,北貨南賣。他不開店,有點像做貿易。錢賺的自然是很多很多,聽四爺提起去年他就買了兩個山頭的荒地。
荒地買了也不種,就是帶孩子們出去跑馬。她也跟著去過幾回,四爺拿馬鞭指給她看,哪哪是他的地,她很茫然的點頭,其實看不出來到底他的地有多大。
她本來以為這戴先生是商人,可張德勝等人提起都稱他‘先生’,這跟現代誰都能叫先生不同,這邊叫先生算是對讀書人的敬稱,說明這戴先生至少也是個進士了。讀書人不會去經商,搞得她也不懂這戴先生是哪一路的。
其實,她也發覺從去年年中開始,四爺大概在外面混的相當不錯。沒有之前悶在府里長籲短嘆,天天都很忙不說,最重要的是給他送禮的人多了。
她能拿到的東西也越來越雜,各式都有。她現在甚至還有了一面水銀鏡,就是現代的玻璃鏡,第一次看到烏木鏡框內嵌的鵝蛋形玻璃鏡,裡面照出她現在的臉時,嚇得她馬上把鏡子合上了。
四爺在旁邊哈哈笑,替她開啟道:“嚇住了?是義大利商人帶來的,這東西照得人清楚。”看她臉發白,摟到懷裡哄道:“好了,不看就不看。我看到也嚇了一跳呢。”
李薇捂住胸口,半天了心還在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