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天子。而不需要另一個佛來指手劃腳。
康熙想起這些,仍然為自己的所做所為而驕傲自豪。先帝順治爺崇信中原佛教,還曾請禪師進宮講經,世人甚至傳說先帝想剃度出家。
他沒有親見,卻也相信皇阿瑪絕不是一個會放棄身上的責任,為一個女人去出家當和尚的人。
他登基時年紀尚小,宮裡還有薩滿和喇嘛,他也在太皇太后那裡見過。可雖然當時他還不明白前帝的深意,卻因為太傅教他的‘三年不改父志’而堅持信佛。他自己說話不管用,就手腕上常年戴著一串念珠,每日都到先帝當年坐禪的禪室去靜坐。對待底下人,也常常將先帝對佛祖的虔誠掛在嘴邊。
等他漸漸長大,能領會到先帝這麼做的深意時,常常感愧不及先帝深謀遠慮之萬一。
如今,滿人崇佛之心日益高漲,遠在草原的活佛也要在他這個天可汗的面前低頭。若是還在草原上的愛新覺羅家是絕不敢想的。
康熙緩緩踱步到武英殿,先見候見的大臣,再宣兒子們進來。他與大臣們談朝事,與兒子們卻只談家事。
直郡王與太子分坐在他的兩側,他挨著個的問過去,輪到八貝勒時,他想起他膝下至今無一子一女的事,囑咐道:“朕已經囑咐你惠母妃為你好好挑兩個好孩子,進了府也能為你開枝散葉,明年的這個時候,你要帶著朕的皇孫和皇孫女來拜年,朕才許你進門哦。”
一殿的人都鬨笑起來,紛紛打趣被皇上調侃的八爺。
僅一刻後,諸王貝勒就都退下了。
三爺與四爺走在一起,笑道:“你說老爺子叫咱們來幹什麼?就問了問咱們長高沒吃了沒,連老八納格格的事都要提出來問一遍。”
四爺打太極道:“皇阿瑪久不見兒子們,自然要敘一敘父子之情。我現在隔兩天不問問弘暉的功課就跟有什麼事沒做似的。”
三爺見他說這些沒滋味的話,淡淡一笑道:“老四啊,你可是越來越滑頭了。”
兩人分開,各自騎馬回府。
四爺回到府裡,見還不到午膳時間,算著正是先生布置完功課,讓他們自已溫習的時候。就直接去了書房。
書房向東的三間大屋早被改成府裡阿哥們讀書的地方。四爺仿的就是南書房,坐南向東,每天第一縷陽光就能照到這個屋裡來。正面的牆上全是大開窗,全開啟屋裡照得沒有一丁點死角。以示讀書明心之意。
屋裡只有三人坐著,先生在上首,弘昐和三阿哥並排坐在下面。
四爺看著,不由得嫌府裡孩子還是少了點。三阿哥也搬來前院了,該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