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後,她就拿這個來賞人。永壽宮上下也都愛在打賞時用雍正錢而不是金銀角子了。
有她帶頭,西六宮裡雍正錢打賞成了時興事。特別是過了一個新年後,太監宮女們吃酒耍牌鬥骰子,用的都是雍正錢。
四爺的態度改變,她自然也要變一變。讓人拿銀子把雍正錢都給兌回來。
這一兌,她才知道雍正錢出了什麼事。
趙全保苦笑道:“奴才久不出去,倒不知道這行情了。”他去兌錢是按照公價來兌的,一兩銀子兌一千枚錢。
“那兌出來的是多少?”她問道。
趙全保把剩下的銀子掏出來,道:“現在大概只能兌出七百多。”
李薇倒抽一口冷氣,這就少了三成?
趙全保忙道:“也就宮裡是這樣,京裡能兌九百多呢,不少了。”
玉瓶也說:“夠使,我當年在家時兌錢也是兌個八九百,總要給人家一點好處的。”
再見到四爺時,她嘖道:“沒想到宮裡的錢這麼貴?”
四爺冷笑:“不是錢貴,而是他們拿不出錢來了。”
338、主席
經過四爺的解釋;李薇才大概明白這一次的事到底是怎麼回事。
一兩銀從能兌一千錢到只能兌八、九百,這就說明是銀價變賤了。
他嘆道:“銀賤銅貴,這不是祥兆啊。”
就跟炒股一樣。看著雍正錢好;更多的人會撲上來攢銅錢。
攢銅錢幹嘛呢?
李薇這麼問,四爺就笑:“總不會是攢著編銅錢串子玩。”
其實假幣是個歷史問題。
比起現代各種高科技的防偽;古代的假幣就比較沒有技術含量了,有個鐵爐子再弄個模子就行。
雍正錢在防偽上也是做出了種種準備的。四爺當時下令鑄錢時;就要求各地的鑄幣模子高度統一;所以雍正錢的字就是好看(她的觀感)。
但這也沒有妨礙假幣事業的蓬勃發展。
這麼說吧;正版雍正錢一千枚拿到私鑄作坊;轉眼就能變成一千五百枚或兩千枚。這是不是暴利?
四爺用一種有些羨慕;但更厭惡的語氣道:“朕做夢都想這樣把國庫的錢換個地方放一放,眨眼就能漲一倍出來啊。”
李薇摸摸他,不敢說李家也用過私鑄錢。
其實這事在民間特別普遍,悄悄到開辦鑄錢業務的人家去,花上二萬塊買二十萬可以流通的假幣,說實話你幹不幹?
雍正錢還算有鑄造難度,康熙錢就簡單了。全國幾乎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鑄錢局,各地用的模子是隻追求形似,不嚴格要求完全一樣。所以私鑄基本上沒有任何難度——你只要說這是外地的錢就行了。
鑄錢不就是為了用嗎?只要能流通起來,它就是錢。
官府抓私鑄也是抓得厲害,可重利之下,砍頭刀都沒那麼恐怖了。再說,不是真的過不下去,誰也不會挺而走險。李家那次偷偷去買私鑄錢,李文璧做了半個月的惡夢,偷偷抓著李薇說讓她帶著弟弟在外面玩,只要看到官兵來家裡敲門就別回家趕緊去找你舅舅。
李薇不敢告訴他,其實覺爾察氏去的那個私鑄窩點就是舅舅們罩的,給家裡拿的都是一等一的假錢,比例跟官鑄一模一樣,模子也是上上好的。所以不用擔心,拿到官衙官老爺都認不出來,阿瑪你放心的花吧。
鑑於李文璧的單純,覺爾察氏換了這一回就沒再換了。這一回他就瘦了十斤,再來一回命都要嚇沒了。
官鑄發行的錢轉眼就能變多,但價值卻在不停下降。通貨膨脹就意味著錢越來越不值錢,大家會更加傾向於拿銀保值。
她記得現代時有過幾次搶購黃金的熱潮,聽說東南亞的黃金都叫中國大媽們給買光了。她家那邊的地方電視臺還報導過一個土豪一口氣花了三百萬在金店買金條發年終獎(土豪你的公司還缺人嗎?)。
原本就銅貴銀賤,所以相當一部分聰明人開始趁低吸納白銀。雖然當白銀被吸納到一定程度,市面上的白銀變少,銀重新貴過銅錢,也不意味著銅錢就沒事了。
官鑄的錢放到市面上越流通越少,官鑄就必須再加大發幣力度,而收回的錢卻打不平,虧損就無可避免了。
這同樣也等於國家在一直賠錢。
四爺當然不可能等到事情變得這麼嚴重了再來收拾,事實上京城寶源局、寶泉局等在京鑄幣局,相當於國有銀行總行。做為京城總行,發行新的雍正幣時京城的普及率是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