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學者王通,學問淵博,號“文中子”,終身不仕,致力於聚徒講學,聞名天下。他力主漢儒的詩教說,認為詩當“上明三綱,下達五常”,“徵存亡,辨得失”(《中說…天地篇》),對南北朝以來的著名詩人如謝靈運、鮑照、庾信、徐陵等幾乎全部一筆抹煞。他的主張對儒家詩教傳統的恢復產生了較大影響。
第二節唐代的詩歌教育
618年,李淵建立唐朝,定都長安。唐朝先後出現了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疆域廣大,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文化發達,成為中國歷史發展程序中的一座高峰。無論政治、經濟、軍事、外交,還是科技、文化、商業、建築,唐朝均處於世界前列。唐都長安成為當時國際文化交流的中心,洛陽、揚州、成都都是聞名的商業都市。由於國內南北文化的匯合和國際文化的交流,再加上統治者的重視,唐代書法、繪畫、音樂、舞蹈全面繁榮,雕版印刷技術逐漸成熟,文化藝術出現了燦爛輝煌的局面。安史之亂後,唐王朝逐漸走向衰落。宦官專權、軍閥割據和黃巢大起義導致唐朝衰亡。907年,朱溫建立後梁,唐亡。
政治上的高度統一,經濟上的迅速發展,國力的極度強盛,各種文化的交融匯合,統治階層的多元化,思想控制的相對寬鬆,以詩賦取士的科舉制度,再加上最高統治者的提倡,有力地促進了唐代文學的繁榮發展,而詩歌作為唐代文學的主流更是大放異彩。唐代政治氣氛寬鬆大度,在李家統治的二百九十年內,文人中沒有發生因文字觸犯忌諱而被判罪的現象,即便是諷刺了皇帝也沒有被殺頭的。李白被流放夜郎也只是受到永王李璘的牽連,不久就遇赦放還。作為一個強大的統一王朝,唐代始終沒有建立起強有力的單一的思想統治,而是儒、釋、道並興。而道教和佛教在統治集團和整個社會中也受到極大的重視。由於最高統治者的偏愛,道教或佛教有時候甚至被排列於儒學之上。儒、釋、道三種思想並存,對詩歌創作影響極大,這三種思想往往錯綜複雜地交織在詩人的思想意識上和他的詩歌創作上。唐玄宗既有歌頌孔子的《經鄒魯祭孔子而嘆之》,也有讚揚老子的《過老子廟》,又有詠佛家的《為趙法師別造精院過院賦詩》等詩篇。王維早年懷有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有掃除邊患、為國建功的儒家思想,如“忘身辭鳳闕,報國取龍庭。”(《送趙都督赴代州得青字》)而晚年卻是“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嘆白髮》)的佛家思想。晚唐著名詩僧貫休的詩篇中也強烈地表現出憂民憂國和希望“致君活國濟生人”(《杜侯行》)的儒家思想,是外僧內儒的典型。唐代詩人在思想上的相容並收,使詩歌內容更為豐富多彩。
唐代是一個極其重視文化教育的封建王朝。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等歷代皇帝都有極高的文化藝術修養。唐朝歷代皇帝大都喜好詩歌並重視以詩取士,對唐詩的繁榮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高祖李淵有較高文化修養,《全唐詩外編》卷一錄其《為秦王制詩》一首。唐太宗經常與群臣飲宴賦詩,如《宴中山》、《於太原召侍臣賜宴守歲》等,還給群臣賜詩餞詩,如《賜魏徵》、《賦秋月懸清光賜房玄齡》、《賜房玄齡》、《餞中書侍郎來濟》。據《文苑英華》、《全唐詩》所載,唐太宗與群臣的唱和詩至少在百篇以上。唐高宗好作詩,提倡群臣賦詩。他的一首詩《謁大慈恩寺》,奉和應制的詩共36首。儀鳳三年(678)七月丁巳,高宗宴近臣諸親於九成宮之咸亨殿上,賦七言《咸亨殿宴近臣諸親柏梁體》詩,“皇太子、霍王、相王、侍臣並和”。(《全唐詩》卷二)武則天是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也是一位傑出的詩人,所作詩文很多。《舊唐書…經籍志》著錄她有《垂拱集》一百卷,《金輪集》十卷,可惜現在僅存詩46篇,收錄在《全唐詩》中。武后有《九日遊石淙》詩七律一首,命群臣和作,其石刻至今猶存。她的原唱中有“萬仞高巖藏日色,千尋幽澗浴雲衣”,可謂一時佳句。她曾自制商調曲《如意娘》,最能表現其浪漫性格。唐玄宗李隆基非常愛好詩歌,每與群臣飲宴必賦詩,而群臣則奉和應制。史青因五步詩《應詔賦得除夜》而得到唐玄宗的賞識,並授為“左監門衛將軍”。唐玄宗還常常讓喜延後進的賢相張說查訪穎悟超群、富有詩才的兒童,如奇童李泌、神童劉晏等,經張說的推薦,都受到唐玄宗的重用。唐德宗李適擅長詩歌,提倡君臣唱和;非常重視以詩取士,對科舉極為關切。據《唐詩紀事》載:“帝善為文,尤長於篇什。每與學士言詩於浴堂殿,夜分不寐。貞元中,昭義節度李抱真薦貝州宋庭芬之女若昭,召入禁中試文,帝諮美。帝每與侍臣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