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2部分

以學習漢唐詩歌相標榜,因此,出現了較多的詩歌選本。高棅的《唐詩品彙》九十卷及拾遺十卷,共選入唐代詩人680餘家,輯錄詩歌6700餘首。受楊士弘《唐音》啟發,高棅把唐詩分為初、盛、中、晚四期,對後世影響極大。李攀龍推崇漢魏古詩、盛唐近體,他的《古今詩刪》三十四卷選錄了古逸至唐代詩及明代詩,而宋元詩不錄一首,充分體現了他的詩歌主張。唐汝詢生五歲而雙目失明,靠耳聽心記博通百家,當時被視為奇才。他的《唐詩解》五十卷是一部內容豐富的唐詩註解本,尤便於學習。鍾惺與譚元春共同編選了《古詩歸》十五卷(選古逸詩至隋詩)和《唐詩歸》三十六卷,選詩面較寬,各體皆備,不以名家所作為限,共選詩3300餘首,體現了竟陵派“獨抒性靈”、反對模擬的文學主張,在當時影響很大,後頗受學者批評。《明史…文苑列傳四…袁宏道列傳附鍾惺列傳》載:“鍾、譚之名滿天下,謂之竟陵體。然兩人學不甚富,其識解多僻,大為通人所譏。”胡震亨的《唐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