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部分

穆逞傅摹叭孀優!閉飧觥氨扔髖!蹦亍�

“我象牛,”李雪瑩逗星星說,“那你象什麼呢?”

“我象一個狗,”星星笑著說,“我愛耍哎!”

李雪瑩和星星都覺得很有趣,就“哈哈哈哈”地大笑起來。

看來,星星對比喻這種修辭手法已經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了。

李雪瑩把這個新聞告訴了母親。

“你說哎,”星星外婆也逗星星,“你是當一個牛好呢,還是當一個狗好哎?”

星星不知道怎樣來回答,她憨態可掬地望著她外婆,傻笑著不說話。

有一天下午,天空中突然烏雲密佈,一會兒就電閃雷鳴地下起雷陣雨來。雨大顆大顆地從天上落下來,打在地上,打在屋瓦上,打在玻璃上“噼噼叭叭”地響,這種自然現象也引起了在樓梯口玩耍的小朋友們的注意,他們紛紛停止正在做的遊戲,望著天空密密麻麻的雨點歡呼起來。

“下雨了,下雨了!”一個小朋友首先歡呼起來。

“下雨了,下雨了!”另外的小朋友也齊聲附和。

大喊了一陣,子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

“下恁個大的雨,”她問小朋友,“我媽媽啷個回來呢?”

“她打傘回來噻!”星星隨口而答。

“但是,她沒有帶傘去哎!”子鵑瞪大眼睛說。

星星把頭一抬,說:“她可以找別人借哎!”

“別人也要打傘哎!”子鵑對星星的解釋並不滿意。

星星說:“等雨停了再回來噻!”

子鵑說:“萬一雨不停呢?”

星星說:“那就給她送傘去噻!”

子鵑說:“哪個給她送去呢?”

星星說:“你爸爸哎!”

“我回去叫爸爸給媽媽送傘!”說著,子鵑就跑回家去了

星星見子鵑回家了,她也回到家裡來。

“爸爸,”星星問我,“下恁個大的雨,爺爺啷個回來呢?”

這個時候星星就變成了子鵑,她把剛才子鵑的問題一一向我提出來。但大人的思路和小孩子的思路必定不一樣。

“這是雷陣雨,”我解釋說,“雖然現在落得很大,但落一會兒就要停。”

“爺爺等雨停了才回來哎!”星星幫我說出了答案。

“如果這雨萬一不停,”我又接到子鵑的思路上,“一直這樣落,落到明天,爺爺啷個回來呢?”

星星還是說出了送傘的答案。

“但是,我們不知道爺爺在哪個茶館打牌哎!”

“奶奶知道!”星星可是講實事求是的。

“今天爺爺去他經常去的那個茶館,”我繼續設問,“一看,沒有位子了,他就一個人去了另外一個茶館,奶奶以前也沒有去過。”

要讓問題繼續發展下去,這對我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但是對星星就越來越難了。現在星星自己也肯定感覺到這已經不是單純地自由交談了,而是一種專門設計的智力鍛鍊。也許是習慣使然吧,這時候星星的思維反而有點抑制了。想了一陣,星星終於沒有把辦法想出來;看得出來,到後來,星星的注意力已經開小差了。

這段時間李雪瑩覺得星星的語言沒有進步,我好象也有這種感覺。其實,這也很正常。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固有節律,輕重緩急、大小快慢都是交替出現的,這也就是所謂的量變和質變的關係。打個比方,就象星星的身體變化一樣,她長高沒有呢?肯定是長高了,但我們每天看著她,卻看不出這種變化來細想起來,星星的語言能力還是有所長進的,這種長進可能主要表現在修辭和對話上。她的對話已經從一句、兩句單槍獨鬥,開始向思路甚至套路上發展;在修辭上,一方面星星已經能夠運用象比喻這樣的修辭手法了。另一方面,她的運用又不是很準確、很穩定的,但這畢竟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語言實踐活動。

有人把語言表達能力比喻成人生的一塊敲門磚,不知星星的這塊敲門磚最後會鍛燒成何等品質。

四十二 六六大順

六六大順

有一天晚上睡覺的時候,星星顯得很興奮,脫了衣服後她不躺下睡覺,而是在床上跑來跑去。

“星星,我們來講故事。”李雪瑩想透過這個辦法讓她安靜下來。

“不搞哎!”星星一口回絕。星星平時是很想聽李雪瑩講故事的,但她現在耍得正來勁,對李雪瑩的提議根本不屑一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