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9部分

木+彝),是明太祖朱元璋與葛麗妃所生的庶廿五子,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封為伊王,建國於洛陽,明永樂六年(公元1408年)就藩。永樂十二年(公元1414年)病死,諡為厲,史稱伊厲王。

伊王朱(木+彝)的後裔,以太祖所定的“(禺+頁)勉(訁+是)(訁+於)典,褒珂採鳳琛,應疇頒胄選,崑玉冠泉金”等20字為本系派語。

第69章造反(下)

朱權(1378年…1448年),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自幼體貌魁偉,聰明好學,人稱〃賢王奇士〃。朱元璋為防禦蒙古,將朱權分封為河北會州(今熱河平泉縣南),稱寧王,與燕王朱棣等王子節制沿邊兵馬。洪武三十一年(1983年),朱元璋死,皇孫朱允炆即位,是為建文帝。次年,即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進軍南京,發動了長達四年的靖難之役。朱棣起兵前,曾脅迫朱權出兵相助,並許以攻下南京後,與他分天下而治。經過四年戰爭,朱棣打敗建文帝,奪取了政權,即皇帝位,是為明成祖,年號永樂。朱棣即位後,非但隻字不提分治天下,而且還將朱權從河北徙遷至江西南昌,盡奪其兵權。朱權遭此巨創深痛,即求清靜和韜晦,於南昌郊外構築精廬,寄情於戲曲、遊娛、著述、釋道,多與文人學士往來,自號臞仙,又號大明奇士,涵虛子、丹丘先生。朱權晚年信奉道教,耽樂清虛,悉心茶道,將飲茶經驗和體會寫成了一卷對中國茶文化頗具貢獻的《茶譜》。

明代寧獻王朱權所制“中和”琴,是歷史上有所記載的曠世寶琴飛瀑連珠,被稱為明代第一琴。古琴飛瀑連珠為明代四王琴之首(明代四王琴按其順序和年代的排列應為:寧、衡、益、潞,傳世寧王琴海內僅此一張,為寧王琴孤品),為明寧獻王朱權親制,到現在已有500多年。制琴人“雲庵道人”便是明寧獻王朱權的別號,此人多才多藝,是明代戲曲理論家、劇作家、琴學大師。他除完成了許多戲曲、歷史論著之外,還廣集古代琴曲,加以解說,著成《神奇秘譜》和《太和正音譜》。他還精心制琴,並流傳後世。

明正統七年(1442),朱權在(今南昌市石埠鄉)自建生墳,屢往遊覽。墓前原有南極長生宮,前有南極殿,左有泰元殿和沖霄樓,右有旋璣殿和凌江樓。宮前有醉仙亭和一對6。9米高的八稜形華表,上刻道家符篆。宮後墓室隱於山中。墓室系採用青磚砌成卷拱結構,全長31。7米,寬21。45米,高4。5米,分前室、次前室、中室和後室四部分。前室用自來石頂住,二門無自來石。中室之後,有卷門通後室。後牆正中有一壁龕,兩旁用紅石作八稜柱,柱下有礎,礎上有正心坊,坊上有斗拱,以支援出簷。由於朱權晚年學道,道冠道袍入殮,口含一枚金錢,體壓大小金錢二行,每行六枚。其他隨葬品,有金、銀、銅、錫、玉、瓷等器物,有些珍品已由故宮博物院收藏,餘者藏江西省博物館內。

朱桂

1374-1446,安徽鳳陽人,明太祖第十三子,初封豫王。洪武二十五年(1392)改封代王。是年就藩大同府。在王位五十五年,壽七十三,於正統十一年(1446)薨。諡號簡王。

以上皆是明朝的各王資料。

而就在這其中,因為石中玉的到來,改變了很多歷史了,本該是1402年,燕王朱棣率兵南下,雲南王沐英和越王胡世傑率兵北上,共討建文皇帝,朱棣在李文忠長子幫助下開啟城門,佔領南京,建文裝扮成和尚逃跑到九江,被胡世傑捉而殺之,朱棣登基,為明成祖,胡世傑和沐英退回南疆,1404年遷都北平府,改北平為北京,應天府為南京。從此天下太平。

如今卻是有大大的改變了,在北京的燕王府中,燕王朱棣收到了,齊王朱權的來信,信中大概意思是講:“當今天子,只是個黃毛小兒,不能擔當這天下國君,而且根據可靠訊息透露,建文帝準備實行一個叫‘削藩’的計劃,說的好聽是叫什麼國家統一化,難聽點就是害怕這些藩王們造反,只要兵權都被他收回了,要收拾藩王自不是難事了。”

而且在信中,並希望燕王能帶領眾多藩王一起出兵前往南京質問皇帝。

朱棣手中握著那封來自齊王朱權的信,心中卻是久久不能平靜,一雙濃眉早已鄒在了一起,一旁的參將忍不住小聲問道:“王爺,這信中到底寫了什麼,讓您如此不安?”

“哎!李權,你來看看吧!”朱棣伸出手來,直接把信交到了參將的手中,淡淡說道。

“啊。。。”那李權接到信後一看,當下嚇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