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章 伙頭和訓練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身為伙頭,不是簡簡單單為同袍做飽腹的飯食。 邊地物資匱乏是現實,不管是草原的胡人還是邊軍,夜戰無力是無數將領頭疼的大事。 蘇策知道這是夜盲症,胡人不吃魚,但是漢人不挑。 這是蘇策唯一能夠獲取預防夜盲症的辦法了。 邊關戍期三年多少有因為夜盲症的因素在裡面,很多邊軍第二年夜裡就看不到東西了。 心裡有了大方向,具體的行動就有了方略。 蘇策不會搓繩子,拜託周正和趙俊俊幫忙,杭州近海,編漁網,蘇策還是會的。 兩天時間,就編好了一張三米長,一米半寬的漁網。 不過在蘇策準備試驗漁網效果的時候。 李豐一大早就將眾人喊醒點卯,周正上哨。 李豐帶著劉三郎,趙俊俊,關岳,蘇策四人在堡外的空地上操練。 操練說的是兩個東西,操指軍陣演練,練是打磨氣力,兩者合而為一才是操練。 邊軍三日一練指的是三天中除了正常上哨外,其餘時間打磨氣力,當然氣力的打磨不是簡單的去拎石鎖,既要有力還要有勁。 力,就是顧名思義的力量訓練,勁說的是爆發力。 蘇策聽著李豐的講述,和折衝府的說的一致,自己當初還想著冷兵器時代計程車卒訓練不過如此,在後來兩年訓練中發現這裡面的門道很深。 記憶中隱約記得人體肌肉有兩種,紅肌和白肌,這兩種肌肉纖維都分佈全身肌肉。它們共同組成肌肉纖維。 紅肌肉纖維比較細長,白肌纖維比較粗壯一些。 白肌纖維負責隨意運動,進行快速爆發力鍛鍊,得到鍛鍊的主要是白肌纖維。 白肌纖維橫斷面較粗,因此肌群容易發達粗壯。運動時收縮的速度快而有力,爆發力強,但持久力較差。 纖維橫截面較細,在運動時紅肌纖維收縮較慢,爆發力不強,但能持久耐勞。 所有就有腿勤臂穩一說,腿勤就是要求不斷的跑步,增加腿部紅肌,戍邊的路上每日四十里的行軍,練就了邊軍一副鐵腳板。 李豐手拿長槍,猛地紮下馬步,嘴中厲喝:“殺!” 手中長槍,猶如複製貼上一樣,重複的突刺,槍身猶如黑色閃電閃爍三次。收槍槍尾狠狠的砸在地上。 “軍中沒有花架子!槍法只有一招就是突刺,槍隨眼動,端槍要穩,刺槍要準,扎槍要狠。” 經過李豐示範,蘇策和眾人手握長槍重複的突刺,重複三十次,然後端槍半盞茶。 突刺,端槍,重複的訓練,枯燥乏味,可是長槍便需要這麼練,要訣只有三個字,穩,準,狠。沒有花哨的動作,只有一招突刺。 “折衝府能交給你們的,我教的也一樣,但是練刀記住一個字,猛,因為我等沙場之上,這一刀劈出去活命,劈不出等死。”李豐把長槍放到一旁,抽出橫刀,嘴中連喝:“殺!殺!守!守!” 一劈,殺! 一紮,殺! 纏頭,守! 裹腦,守! 看著只有四招,但是有句老話,年棍月刀一輩子槍,邊軍槍法只學突刺,刀法只學四招。沙場不是武林,講究以命搏命。 刀法尚猛,刀是短兵,短兵利在速進,持刀陷陣,必須迅速猛進靠近對方,才能發揮刀的作用。 同時,刀之利,利在砍,劈砍是刀的主要方法,就需要持刀人剛猛有力才能奏其效。 身法為要,是指身法靈活多變,以軀幹來帶動刀的運動,以助刀的發力。 偃跳超距,是指跳躍輕靈,步法迅疾。 眼快手捷,是指眼法敏銳,揮刀快速勇猛。 刀術練習,氣勢威猛,精神勇往,身步靈活,勁力主剛,動作迅疾如風。 刀如猛虎,練得就是猛虎下山一般的“猛”。 刀不離身,左右前後,手足肩臂與刀俱轉,肩肘腕,足膝胯,以及胸腰,都須與刀法配合,身械協調。 刀法所動,就應做到以身帶肩、以肩帶臂、以腕制刀、腰腿助力。例如掄劈刀,須擰腰轉體,右肩前順,肩動而臂伸,腕隨臂的揮動而轉動,使刀的劈法藉助於腰、肩、臂、腕的整體活動而將力量發揮出來。 身腰不活,肩肘腕僵硬,不能形成整體活動,身械也無從協調,刀法也無從發揮。所以刀術練習,其用法,亦唯以身法為要。身械必須協調。 沒有絕妙的招式,只有兇狠的以命搏命,這就是邊軍的宿命。 練完刀槍,李豐拿出來一把力弓,這把弓是李豐自個的,平日裡沒事開弓,打磨氣力,力弓不在射,在拉弓鍛鍊臂力。 三石的力弓一般不用來作戰,拉開已經不易,巨力之下肌肉的顫抖帶動弓身,根本談不上精準,所以看到話本把三石弓當做常用武器,只能騙騙老百姓,軍中的弓弩手選拔標準就是能開三石弓,卻不是使用三石弓,當然力氣大的人使用三石弓也沒有人反對。 輪流開弓三十次,蘇策的胳膊不停的顫抖,這是快要脫力的症狀。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