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章 六月新蘇莊

大乾新勝,但是國內出了問題,被大乾兵鋒壓的喘不過氣的外邦這次大朝會紛紛派來使團,一方面是大乾軍威鼎盛,另一方面怕是打探訊息為主。 很快大乾太子被幽禁的訊息就傳遍了各邦使團,自古中原大國,凡有奪嫡之爭,邊境必起戰事。 這也是為什麼尚書省對於一些提及二皇子的官員直接罷黜的原因。 宰相的鐵腕手段也不斷的刺激著帝君趙鈺民,身為皇帝,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隨心所欲。 太子趙載承,從名字就能看出帝君趙鈺民的看重。 載悠悠大乾之國運, 承歷代帝王之遠志。 元月初七日,隆盛十二年第一次朝會,太子終於露面了,但是朝堂上卻少了很多面孔。 今天,尚書省尚書令聞器告老還鄉,中書省中書令戴溫接任尚書令,中書令由門下省侍中李信接任,中書省侍中由禮部尚書劉良接任。 皇權和相權相爭的結果,要麼皇權旁落,要麼相權無威。 聞器以七旬之身回了江南道老家,尚書令掌管六部,手握宰相之權,但是為了太子,聞器選擇了妥協,太子乃一國之本,斷不可有所改動。 身為太子太師的聞器用自己的仕途挽回了太子的地位。 歷來宰相告老還鄉都會加三公之一作為榮封,但是聞器卻沒有,就連太子太師之銜也被封給了新任尚書令戴溫。 最後僅以從二品光祿大夫的散官銜作為仕途的結尾。 今天的朝會,太子幾度落淚,因為一道道調令之下,原本支援太子的官員有三成人被貶,明升暗降,左遷……這些人都是為了太子趙載承恢復東宮之位而奔走之人。 太子妃被貶為奉儀,三歲的皇孫趙元沐的嫡子身份已失,註定了這一生與帝位無關。太子東宮的官員也被換了一茬。 因為太子之事被牽連官員近兩百人。 太子議政之權也被帝君趙鈺民收回。太子趙載承猶如木樁一樣只能聽政。 長安城裡面歷來不缺談資,開春之後的播種才是國中大事。 蘇莊的地有一萬一千畝,從過年到二月開春,蘇莊收了一百戶就不再收莊戶了。 在蘇園外新來的莊戶和年前的莊戶們把舊屋子住滿了。 去年年底賣百果釀的收益還有開支,最後給蘇父清點庫房的時候有銀一千兩,銅錢七百貫,年前去畜市買了些牛和家裡的牛湊足了一百頭。 今年都分給了莊戶,約定好的,三年內還一隻牛犢,這頭牛就屬於莊戶了。 蘇策對莊戶好,所求的就是莊戶對蘇家不起異心。 聚人氣,興家業,這句話很適用勳貴。 想象一下,要是封地裡面的莊戶和食邑都沒有了,那麼要一片荒地有什麼用處。 渭水旁的這片地力很肥,在蘇莊旁邊也沒有接壤的村莊,涇陽縣城在蘇莊的北面四十里,往南十五里是長安城,往西兩裡地就是渭水,往東十里是北衙六軍的駐地,這塊地的位置相當不錯。 開春莊戶們已經帶著耕牛下地了,渭水的冰面也消融了,來往於河面的舟船也變多了。 每天辰時蘇策起床都會和親衛們一同在校場打磨身體,順便教教蘇策那一百個未成年的食邑們。 巳時蘇策和親衛們各做各的事情,蘇策回蘇府看看書或者陪雙親說會話,親衛們則開始每天的巡查,蘇園內外分兩班,五人在莊外騎馬巡視,五人在莊內,另外十人值守夜班。 周圍都是荒地,莊子裡面的小孩多,萬一被叼走一個,可就是親衛們的失職了。 蘇園內的私塾擠的滿滿當當的都是孩子,親衛們準備等著莊戶們忙完農時,就把莊子重新歸置一下。 以後蘇府外,高牆內做為私塾,親衛們和莊戶住在蘇園外。 這也意味著蘇策又要花一大筆錢了。 蘇父現在過得很痛快,蘇府的新產業,每年算下來百果釀能帶來五萬貫的進項。 今年老爺子是準備大幹一場了,每天下午都會拉著蘇策在莊裡走走停停。 蘇策有種回到上一世去工地的感覺,每天夾著一隻炭筆在木板上寫寫畫畫。 就這樣到了三月底,莊戶們耕種完畢,蘇莊開始在長安城南訂購大量青磚青瓦,在集市訂購一百頂帳篷。 在原本的蘇莊基礎上建起來一百套小院,房子是青磚青瓦,院牆是拆下來的土坯壘成,外面抹著一層黃泥,在塗上石灰,白牆青瓦的很耐看。 怎麼樣讓人死心塌地,就是給他所有他想要的。 蘇府內院三進的院子只能親衛及其家眷進入。 而莊戶們住的地方也不差,主家建的房子用的都是青磚青瓦,再也不怕屋漏淋雨了。 種的地,租子只有三成,還分了牛和工具,家裡以前亂跑的泥娃子也能去蘇府外院裡面的私塾讀書了。 在蘇府外,新建了很多建築,南邊是新建的酒坊,這裡以後專門用來製作百果釀,東面西面南面是莊戶的小院,兩路從東西邊莊戶小院留出的開口通往西邊的耕地,東邊的官道。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